“嘿!看那個是誰啊!”
“哎喲喲,你怎么也跑到廬山上來了?”
“熱啊,我從前年開始夏天就上山來租房了?!?/span>
……
這樣的對話,最近經(jīng)常在廬山牯嶺街上演。有人發(fā)現(xiàn)這幾年因為疫情的關系,九江很多老人放棄暑假出遠門的計劃,轉而到廬山避暑。有的提前幾個月租好房子“常駐”,有的短租幾日避開最熱那幾天,還有的結伴而來一起帶帶孫子。
下午6時,太陽還沒有完全下山,廬山牯嶺街就逐漸熱鬧起來。有白天游玩晚上到正街吃飯的游客,也有帶著孩子在公園里玩耍的老人。在九江,眼下正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,氣象部門連續(xù)發(fā)出高溫提醒。高溫,對于老人來說,甚至比寒冷更難捱:既不敢出門,又不敢長時間待在空調房,天熱了身體不舒服,一冷一熱更容易生病。
苦夏,不過于此。
在九江,到廬山去度夏,在老人中越來越“時髦”。甚至有的老人不僅自己去,還帶著孫子一起去。牯嶺街的夏夜傍晚,儼然成了“一老一小”的樂園。大家走出室內,來到大自然里,一邊感受涼爽,一邊大口呼吸新鮮空氣。
隨著夕陽落下,長河漸落曉星塵,遠處九江城的萬家燈火呼應著山上的華燈初上和繁星點點。街心公園里,小販的吆喝聲中,老人們有的拿著彩帶起舞,有的拿出手機拍下動情一刻,還有的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帶孩子聊天。
郭女士每天都會帶孫子到牯嶺街來,“我們喜歡這里,每年夏天都來,我的妹妹今年也從南京趕來了,我們兩家人一起住。傍晚帶兩個小孩到公園來玩,是每天的必備項目。”在這一段時間,郭女士碰到了很多熟人?!坝袑O子同學的奶奶,我們經(jīng)常一起接小孩,還有老伴的老同事,還有老同學啊、老鄉(xiāng)啊。幾乎天天都能碰到熟人,感覺很多九江的退休老人都上來避暑了?!?/span>
“工作日280元一天,周末加收100元。”劉阿姨特意選在周一上山,周五下山,“我們退休了沒事,就和老伴一起上山避暑?!?/span>
劉阿姨的老伴愛下棋,劉阿姨自己喜歡跳舞。九江最近太熱了,一到廬山,老兩口頓時感覺舒服多了?!懊刻煳覀冊缟掀饋沓酝昃腿チ镞_一會,找也在廬山避暑的老朋友嘮嘮嗑。每天睡完午覺,我家老張就去街上下棋,然后我就去找朋友玩?!?/span>
到了周五,劉阿姨夫妻倆就下山回到家中?!皩嵲谔珶崃宋覀兙蜕先ゴ?,熟人也多,不會無聊?!彼χf,“周末我們就下來了,省幾百元錢呢?!睂τ谒麄儊碚f,最頭疼的就是廬山的吃飯問題,“景區(qū)里,吃飯貴,我們想像別人一樣自己買菜做飯,但是酒店里又不讓,我打算明年還是和別人一樣提前租個房子好了?!?/span>
郭女士就是提前一年和房東說好的,“去年我們是在這里住的,距離正街、菜場都近,然后去年退房的時候就和房東說好了,我今年還要住,就交了2000元的定金。”郭女士的房子是三室兩廳,和南京來的妹妹一家一起合租,暑期租金一共17000元,“初看挺貴,但是細想起來,還是比住酒店劃算?!?/span>
每天自己買菜自己做飯,房租可以三家人一起分擔,孩子和孩子玩,老人和老人玩,在廬山租房度夏已經(jīng)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。
7月17日晚上8時許,太陽下山,清涼的山風帶著些許慵懶,吹去了街心公園長椅上的溫熱。公園里,老人張金則和自己的朋友坐在一起,小孫子手上拿著一個泡泡槍,正在廣場上和他的小伙伴一起玩鬧。
這是張金則在廬山避暑的第三年。起初他看到身邊的老同事中有人夏天在廬山租房子度夏,他還覺得“大可不必”,“以前覺得沒有必要,帶那么多東西上山,太麻煩了,而且老伴喜歡唱歌跳舞,上來沒人陪玩,硬在山上待幾個月,怪無聊的。”
后來,老伴看身邊的朋友都相繼上廬山了,反而在九江“差人”,就也勸他一起來。結果兩人一住下來就后悔沒有早點上山避暑?!拔視_車,這幾年都是6月份趕在廬山旺季交通管制之前把車開上來,帶一些日用品?!睆埥饎t說,“這幾年,后備箱越來越滿,我們老人有自己的生活習慣,還要帶小孩子的東西,玩具餐具書籍也得帶,一大堆。周末有的時候兒女也要來玩,老伴要用的物品也不能少。”張金則自嘲說,“我還說明年要開個小貨車才裝得下,感覺上一次廬山像搬一次家?!?/span>
不過他今年差點沒訂上房,春節(jié)剛過完的時候他和原來的房東說好了,住中二路那邊,環(huán)境安靜,距離正街也不遠。但是四月份,房東告訴他,有外地朋友找過來非要租這個房子,房東抹不開面子只好對老張說抱歉。
張金則4月開始在廬山找房子,一問,大部分房東此時都將房子租出去了。后來,終于在老同事的幫助下,找到了一個單間,“單間差了一些,但是我們自己住也夠了。以后啊,要上廬山來避暑,還是要提前準備。”
(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周慧超 文/攝)
本原創(chuàng)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謝絕轉載。
編輯:鐘千惠
責編:吳雪倩
審核:姜月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