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鄉(xiāng)是人間最美好的食物
■ 蔚 藍
故鄉(xiāng)是人間一味良藥。
每隔一段時間,我必須回到這片叫江村的土地上,否則,我就坐立不安,心間涌起莫名的愁緒與荒蕪。列車飛馳,一顆心變得熾烈而安靜,城市、村莊、天空、河流依次而過,大地變換著顏色,當眼幕里現(xiàn)出舊日的風景,踏上這片曾千萬次走過的土地,忐忑的心終于放下。流水把村莊纏繞,古老的屋舍生滿斑駁的蒼苔,樹葉被秋天的陽光染得金黃,一聲清脆的鳥鳴劃空而來,我大口地呼吸著熟悉的氣息,那些莫名的惆悵忽如云煙散去。我知道,我又回到了故鄉(xiāng)。
輕輕推開虛掩的木門,門在風中吱吱呀呀。像每一次一樣,木門后會響起父母的回聲,顯現(xiàn)出他們光陰一樣的面龐。那個秋天,隨著父親的逝去,長眠在故園的山岡,每一日我仍靜靜地凝望他熟悉的家園,現(xiàn)在回應(yīng)的只有母親。像每一次一樣,我貪婪地張望著田野村莊,老去的屋舍,每一株秋天里漸次黃去的樹木,一切讓我寧靜又溫暖。最后總會走向廚房,那里有我的所愛。吃,永遠是一個人不變的欲望。咸豆角、大蒜、豆腐乳……每一件平常的食物,都勾起我無盡的食欲。對于久未相見的兒女,母親總是第一句問我餓了沒有,不管我吃沒吃飯,總會變著法子為我烹制可口的美食。在異鄉(xiāng),那么多的美味,總填不滿我對食物的欲望,我的腸胃是一個無底的深淵,總是空落落地不著邊際,仿佛一個人,找不到他的歸宿。
母親說,天涼了,晚稻收了,正好給我用大灶煮飯吃。母親懂得兒女的心思,她知曉我多久沒有吃過江村的米飯了。秋天是江村美好的季節(jié),暑熱已經(jīng)逝在風云之間,天空蔚藍得似一塊沒有邊際的水晶,樹葉由青轉(zhuǎn)黃,秋蟬的歌聲如晚風悲涼,芝麻、玉米、高粱都開始了它們收獲的時節(jié)。如同早稻適合煮粥,晚稻最適合煮飯。不同于早稻米粒的圓潤,晚稻的米粒纖長豐腴,抓一把放在手里,晶瑩剔透、潔白如玉,猶若秋天的流水與日月,讓人會沉浸到一場沒有盡頭的長夢與光陰里去。
將稻米洗凈,與適量清水一同放入鐵鍋中,蓋上木蓋,便用柴火煮沸。母親在灶臺上忙碌,我在灶下添著柴火,熊熊的火光映紅了我的臉龐。這些柴火都是江村鄉(xiāng)間的草木,曾綠葉葳蕤,繁花如云,此刻安然老去,仍不忘把一切獻給這片生養(yǎng)它的土地,多像這片土地上勞作一生、安葬在這里的父親。我與母親拉著家常,這個世間我最親愛的人,已白發(fā)蒼蒼,不變的是對我們的愛與牽掛。窗外偶有秋風吹過,搖響一樹清音與斑駁的樹影,紫藍的扁豆花爬滿了籬笆,夕顏隨暮色次第開出白色的花朵。我聽見了時光流水的聲響。
待水燒開,稍煮一下,打開鍋蓋,原先纖長的米粒,已被水煮得飽滿豐白,用鍋鏟在鍋內(nèi)不停翻動,讓米粒受熱均勻,江村人叫“治飯”,這是飯煮得好壞的關(guān)鍵一步。飯煮得不好,最后不是夾生就是煮干或成糊狀,白白浪費了一鍋大米。接著用鋁勺舀掉多余的湯汁,江村人稱之為“逼湯”。舀出的湯汁潔白如乳,是米飯的精華,江村人稱為“飲湯”。用一只鋁鍋貯存起來,架在灶臺的鼎罐里保溫待用。逼湯完成后,再用筷子在米飯里插孔,同樣讓飯受熱均勻,就可以蓋上鍋蓋,用大火猛燒,不可過長。幾分鐘左右,待焦香彌漫的時候,及時熄火燜飯,不然飯被燒焦。約莫一刻鐘的光景,待米飯濃郁的焦香四處飄散的時候,一鍋柴火飯就做成了。打開木鍋蓋,木質(zhì)的清香與米飯的綿香纏綿交織,滿滿地盛上一碗,甜糯香軟,甚至不要菜肴,我都能囫圇吃上一碗。
菜肴也簡單,都是江村秋天里現(xiàn)摘的菜蔬,有著秋天清澈與明朗的氣息。合適的食物,出現(xiàn)在合適的時節(jié)里。秋椒紅如深淵,看不到天涯。秋毛豆飽滿,比季節(jié)豐碩。一盤紅椒炒毛豆,間雜幾節(jié)秋韭,碧綠紅艷,恍若花朵。食在口中,有生命的況味。一盤大蒜頭炒扁豆,蒜頭是暮春剛剛收獲的,晚春濃郁的氣息還沒有散去,讓人想起那個遠去不再回來的光陰。潔白辛辣的氣味,把紫色的生澀扁豆調(diào)和得香軟悠長。還有一碗醬爆秋茄,夏茄肥碩胖大,口味綿實,恍若無處不在的陽光。秋茄沒了夏日的豐腴肥美,有苦澀之味,須與豆醬一起炒,經(jīng)春至秋,豆醬終于在一個秋天的日子制成,散發(fā)的都是濃烈的香氣。秋茄、豆醬都是光陰里老去的物什,食之,滿口裊裊的是江村沒有盡頭的往事。
當一碗米飯已然下肚,幾盤菜肴吃盡的時候,同往日一樣,我們都在等一道美食。秋天豐盛的佳肴和晚米飯,仿佛仍沒有饜足我的腸胃,還留有一角,等著鍋巴湯來填補。江村的鍋巴湯,有晚米的芳香、秋日陽光的金黃,更有母親濃濃的愛。刮去多余的米飯,一整塊焦黃又噴香的鍋巴被母親搗碎,接著倒進還余溫的飲湯,煮開,即可食用。鍋巴的香脆,米湯的清甜,又經(jīng)過柴火的炙燒,在藍邊碗中熱氣騰騰。幾乎是悶頭一氣吃完,脆的是鍋巴,香的是米湯。一碗鍋巴湯下肚,腸胃終于得以充實,功德圓滿。一個迷路已久的人,終于找到了家。吃飯時的油膩,都因鍋巴湯的調(diào)和,而齒頰留香。可在此時,母親卻流下淚來。鍋巴湯曾是父親的最愛,雖家中早已有電飯煲,父親總會讓母親用柴火灶煮飯,只為了有一口鍋巴湯,那樣的場景恍若昨天。
任何稻米都可以做鍋巴湯,卻以秋米為最佳。早稻米過于鮮軟,煮出的鍋巴松軟軟的,一點也不香脆。糯米雖香糯,卻太過甜膩。市場上也有鍋巴賣,多選用糯米,不經(jīng)柴火的炙燒,直接油炸至金黃,也有秋米鍋巴的味道,卻不可多食,會傷腸胃。還是秋米鍋巴好,一切都那么恰到好處,脆而不焦,香而不膩。食之,可填腹,可懷思,別有一番滋味涌上心頭。
周刊郵箱:jjrbcjzk@163.com
主編熱線:13507060696
本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版權(quán)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謝絕轉(zhuǎn)載。
編輯:王文婧
責編:許欽
審核:姜月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