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往事之——
陳師曾與文人畫
■ 馮曉暉
1876年3月2日,陳師曾出生于湖南省鳳凰縣。
陳師曾,名衡恪,字師曾,號朽道人、槐堂,江西省南昌府義寧州(今江西省修水縣)人,中國畫畫家、美術教育家。陳師曾為修水陳門五杰之一,是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孫,著名詩人陳三立長子,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長兄,著名植物學家陳封懷之父。
陳師曾于1903年赴日本留學,1909年畢業(yè)歸國后任教于江蘇南通師范學校,1913年赴長沙第一師范任課,后到北京任編審員之職。先后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、北京高等師范學校、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教授。1923年9月為奔母喪回南京,不幸染病逝世,終年僅47歲。
陳師曾留下來的照片中,右上圖最為常見。照片中的他面容平靜,戴瓜皮帽、穿長袍馬褂,給人傳統(tǒng)甚至迂腐的感覺,不像個近代畫家。他長得很像父親陳三立,穿著打扮也是一個風格,與長期在國外留學的弟弟陳寅恪很是不同。陳三立有子女多人,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陳衡?。◣熢┖完愐?,前者是畫家、教育家,后者是歷史學家。兩人性格卻頗有相似之處,都著重于中國古代文化研究,反對“五四運動”時期某些全盤西化的思想。
清末民初時期,中國經(jīng)歷了一段從未有過的文化多元化時期,各類極端思潮風起云涌。中國藝術界甚至出現(xiàn)了全盤否定中國繪畫藝術的倡議??涤袨檎J為中國畫遠不如西洋畫,建議將其“滅絕”。陳獨秀認為中國畫應該師法西洋,走寫實路線。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批判浪潮中,陳師曾卻逆流而動,撰寫了《文人畫之價值》與《中國畫是進步的》兩篇文章,成為近代以理論形式肯定中國文人畫的第一人。
古代的中國畫畫家可分為三類:民間畫家、院體畫家和文人畫家。民間畫家即民間的畫工、畫匠,社會地位和文化素質(zhì)較低,畫風中糅雜著或多或少的匠氣,他們的畫被稱為“民間畫”;院體畫家在宮廷畫院任職,他們有較高的繪畫技巧,但題材與風格受到嚴重限制,他們的畫被稱為“院體畫”;文人畫家是指在繪畫上有一定造詣的文人、士大夫,他們的畫稱之為“文人畫”。
在中國傳統(tǒng)繪畫中,地位最高的當然是文人畫,若強調(diào)意境而不求形似,文人畫對畫技的要求并不太苛刻,且文化評論的話語權總是由文人掌握的。陳師曾認為,文人畫有四個要素:人品、學問、才情和思想,具此四者,乃能完善。這就決定了文人畫家在各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造詣,甚至只能死后才能被肯定,畢竟“人品”不是在世的時候好評價的。
有人認為,齊白石才是中國最后的文人畫大師。實則不然,齊白石是國畫大師,也堪稱一代巨匠,他的畫風也的確是文人畫派的,并將文人畫派寫意靈動的風格發(fā)揚光大。齊白石自稱“詩第一,印第二,字第三,畫第四”。其實正相反,木匠出身的齊白石不是文人,更不是士大夫。
陳師曾才是人品、學問、才情和思想兼具的文人畫家。他打小就是個天才,六歲能作畫、七歲會寫詩、十四歲拜師學畫、十九歲拜師攻書法、二十六歲與弟陳寅恪一同前往日本留學,先后就讀于宏文學院、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博物科。畢業(yè)后回國,任教于江蘇通州師范學校,教授博物學。后拜著名書畫家吳昌碩為師。
民國二年(1913),他在張謇邀請下赴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任教,同年赴北京任教育部編纂處編審員。其妻汪春綺也于是年去世。民國四年(1915)出任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畫教師。民國七年(1918),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曾邀其任中國畫導師。同年,任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中國畫教授。
陳師曾對書法、篆刻、繪畫各門類全都精通,又身為大學教師,著述頗豐。說他是民國京津畫壇的領袖,中國文人畫派的代表,也并不為過。很多文人畫家并不以繪畫作為謀生的職業(yè)。陳師曾亦然,說他并非職業(yè)畫家,更多有些玩票的意味,所以在風格形式多種多樣,山水、花卉、人物什么都來,漫畫與民俗記錄更是真實生動、清新爽健。他在作各種嘗試,也不拘泥于古法,他是在吸收西洋繪畫技法基礎上的中學為體。
對于陳師曾多樣的畫風和題材,筆者以前不能理解,直到讀了他寫的《中國繪畫史》,才明白他絕非如外表般是個守舊的文人,而是學貫中西的學問家,他通曉各類繪畫技法與理論,并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主張,全然躍出了畫家的圈子,有高屋建瓴的藝術理論水平。這本小冊子梳理了歷代畫史脈絡,尤其是指出了印度、西域?qū)χ袊煨退囆g的深刻的影響?,F(xiàn)在看來,《中國繪畫史》的研究深度和廣度都有所不足,但在當時可是開宗立派的。
可惜的是,身體羸弱的他卻英年早逝年。1923年6月,陳衡恪繼母病故,他回家悼念,因傷風感冒,加以哀悴勞累,竟一病不起,于8月27日在南京逝世,葬于西子湖畔,年僅47歲。陳師曾的去世震動了中國文化界,人們痛惜一位品位與人格高絕的天才的早逝。梁啟超先生在追悼詞中喻之其“乃中國文化界之大地震”,評價陳師曾是具有藝術天才、高尚人格、不朽價值的現(xiàn)代美術界第一人。
如果陳師曾的壽命更長些,他在畫壇中的地位無法估量。了解近代畫壇故事的人都知道,若沒有陳師曾的慧眼識珠和大力提攜,農(nóng)民出身的畫匠齊白石可能就在琉璃廠蹲著賣畫,落寞一生。陳師曾遇到齊白石時,后者已五十五歲。如果陳師曾能活到齊白石的歲數(shù),會有多高的藝術成就?
陳師曾是修水人,但陳家自陳寶箴出仕湖南后就已離開陳家大屋,陳師曾、陳寅恪等陳家第三代都生在湖南。陳師曾回過修水的祖屋,筆者估計是他在從日本回來在江西擔任教育司長的時候。當年的修水交通太不方便了。
周刊郵箱:jjrbcjzk@163.com
主編熱線:13507060696
本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版權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謝絕轉(zhuǎn)載。
編輯:魏菲
責編:劉蕓
審核:姜月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