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,正是鷺類夏候鳥孵化期,在湖口縣凰村鎮(zhèn),一千多只鷺類夏候鳥在一片小樹林里陸續(xù)完成繁殖孵化,迎來新生代“萌寶”。鳥爸鳥媽忙育雛,好一派和諧溫馨畫面。
4月19日,記者來到凰村鎮(zhèn),通過無人機探索模式,遠距離觀察蒼鷺、白鷺,星星點點的鳥巢點綴在密林間。成鳥們或在樹梢停留放哨,或與幼鳥嬉戲打鬧,或在枝頭翩翩起舞,還不時翱翔在鳥巢上空,守護鳥巢安全。據附近村民介紹,夏候鳥棲息的樹林大概有80畝,緊鄰黃茅潭,水資源豐富,生態(tài)及濕地環(huán)境良好,是夏候鳥繁育后代的“天堂”。村民繆富彬說:“因為這邊鳥多了,來這里的攝影愛好者也多了。如果一次性來的人多了,我們就會阻止他們拍鳥;如果一兩個人,我們還會把自己的樓頂借給他們,讓他們去拍照,宣傳湖口、保護候鳥?!?/span>
夏候鳥的到來,也引起湖口縣公安、林業(yè)以及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工作人員的注意。為全力守護這群可愛的“精靈”,他們組成聯合巡護組,走村入戶,向當地百姓宣傳愛鳥護鳥知識,并在指定位置豎立告示牌,提醒村民共同保護候鳥。“通過這幾天的觀察,我們發(fā)現這里有成鳥大約600只,幼鳥每一窩有3到4只。初步統(tǒng)計,在這里的夏候鳥有大約1000多只。”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管理局湖口保護監(jiān)測站站長高新告訴記者。
據悉,像這樣的夏候鳥繁殖地,湖口縣一共有兩處,分別位于凰村鎮(zhèn)和舜德鄉(xiāng)。由于夏候鳥的繁殖需要有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繁殖環(huán)境,通常它們會選擇高大喬木筑巢,雌鳥會在巢中產下蛋并進行孵化。每年的4月—7月是孵化期,雛鳥出生后需要父母的喂養(yǎng)與保護,一般需要約20至30天時間才能獨立生存。高新說:“現在幼鳥已經孵化,再過一段時間,大概在五月份,小鳥就會跟著鳥媽媽學飛。”
近年來,湖口縣統(tǒng)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(tǒng)治理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越來越好,鳥的種類和族群日漸增多。在地方政府、公安、林業(yè)以及相關部門的保護下,在巡護員、村民的參與下,林地和濕地已成鳥的“樂園”。
(來源:湖口縣融媒體中心 徐會剛 張? 璐)
編輯:魏菲
責編:劉蕓
審核:許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