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即將到來,對于考生家長們來說,除了關心孩子考得怎么樣,志愿填報也是他們關注的焦點。在江蘇海安市,就有一位家長因為對孩子付費填報志愿的方案不滿意,與一家咨詢顧問機構對簿公堂。最近(5月15日),經(jīng)過法院調(diào)解,雙方達成調(diào)解協(xié)議。
江蘇海安居民張女士的女兒小蕓,是在去年參加了高考,成績出來后,感覺不太理想。張女士為了幫助女兒進入理想院校,經(jīng)過比較,選擇了一家咨詢顧問公司,花費5000元簽署了一份《高考志愿填報合同》。
雙方約定,顧問公司會根據(jù)小蕓的分數(shù)、興趣愛好等因素,提供一份高考志愿填報方案,如果對方有異議,12小時內(nèi)可提出進行修改等,合同還約定了違約責任。在合同簽署后第二天,顧問公司提供了一份填報方案。然而,張女士一家對這份方案不太滿意。
事后張女士認為,他們沒有采用顧問公司的方案,要求全額退款;顧問公司則認為張女士沒有提出修改的要求,拒絕退款。雙方爭執(zhí)不下,張女士向法院提起訴訟。
江蘇海安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楊倩靚:在本案中,一方面這個顧問公司在明知女兒小蕓分數(shù)并不理想,而且她的興趣是醫(yī)學類院校,但他最終給報的方案是綜合類院校,導致了小蕓最后沒有采取他的方案,他也有夸大宣傳的嫌疑,也存在違約;然后另一方面的話,張女士這一邊,對方案不滿意的時候,必須在12小時之內(nèi)通知顧問公司修改方案,但她也沒有盡到通知義務,導致她也有違約。
最終經(jīng)過法院調(diào)解,在今年5月中旬,雙方達成調(diào)解協(xié)議,張女士自行撤訴,顧問公司退還張女士部分費用。法院提醒,在選擇付費填報志愿服務時,要謹慎考慮,不要輕信所謂的“權威專家”“獨家渠道”等;在與相關機構訂立合同時,也要仔細審查條款,以便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。
交30萬元能保送名校?一家長被騙18萬
前段時間(5月16日),浙江杭州的沈先生收到一個自稱是他“女兒”的人,通過陌生號碼發(fā)來的短信,說是通過“校訊通”發(fā)送的,想報某名校的一個培訓班,并稱“上這個班有機會保送名?!?,沈先生的女兒正在讀高一,得到這個消息他動心了,結(jié)果被騙走了18萬元。
杭州市公安局臨平區(qū)公安分局塘棲派出所民警 康惠兒:通訊方式利用的是校訊通,校訊通以前有聯(lián)系過一次,不是第一次聯(lián)系,他就沒有懷疑這個陌生號碼,后來“女兒”發(fā)來信息說學校報名很緊急的,所以家長可能想想看這個機會難得,所以想給孩子創(chuàng)造好的條件。
沈先生說,他當時打了女兒老師的電話想求證一下,但可能因為老師在上課,電話沒接通。這時,所謂的“女兒”又發(fā)來信息說,報名就要截止了,需盡快交費,并發(fā)來一名所謂負責培訓工作的“張老師”的微信,沈先生添加后經(jīng)過簡單交流,報名了全部學科的培訓班,前前后后一共向這名“張老師”轉(zhuǎn)賬3次,共計18萬元。但緊接著對方說,有一個名額還可以“保送名?!?,需要再交30萬元的費用。
沈先生決定再給學校老師打電話確認,這次電話接通,才得知根本沒有培訓班的事;而短信,也只是騙子打著“校訊通”的旗號發(fā)送的。意識到被騙后,沈先生馬上報警。
杭州市公安局臨平區(qū)公安分局塘棲派出所民警 康惠兒:我們第一時間采取了緊急止付預警,緊急追回現(xiàn)在第一筆47400元,第二筆跟第三筆正在偵辦當中。希望緊急把它追回來。
目前案件正在偵辦中,公安機關提醒,涉及子女教育費用等資金一定要核實清楚,避免上當受騙。
杭州市公安局臨平區(qū)公安分局塘棲派出所副所長 孫嘉桓:沒有核實清楚,是比較關鍵的。第二個是有一定的信息差,第三個是騙子剛好鉆了空子跟漏洞,在這里建議家長朋友跟子女要平常多了解、多溝通、多交流,防止被詐騙分子鉆了空子漏洞。
高考季須警惕騙局
高考即將拉開帷幕,在這里也提醒考生和家長,對于一些借機進行電信網(wǎng)絡詐騙的騙局騙術,要提高警惕,注意甄別,如果遭遇此類詐騙,第一時間報警。
騙局一:兜售所謂“高考考題”“高考答案”。詐騙分子兜售所謂的“高考絕密答案”,以預付定金等名義要求受害人先付款,以此手段騙取資金。
石家莊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反詐中心指導員 張穎:高考試題屬于國家絕密級材料,其保管和運送都有嚴格的管理措施,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法私自獲取,購買考題答案的行為也涉嫌違法,切勿嘗試。
騙局二:偽造虛假查分網(wǎng)站。詐騙分子通過群發(fā)短信的形式,發(fā)送帶有木馬鏈接的虛假查分網(wǎng)址,從而獲取與手機關聯(lián)的銀行卡等信息,或者打著提前查分的幌子,采取“有償查分”的方式騙取錢財。
石家莊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反詐中心指導員 張穎:考生及家長查分時,務必認準教育部門指定的官方查分方式及查分網(wǎng)址,不要輕易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,更不要相信所謂的提前查分。
騙局三:偽造錄取通知書。詐騙分子通過偽造虛假高考志愿填報平臺,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,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,讓考生將學雜費等打入指定的銀行賬戶。
石家莊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反詐中心指導員 張穎:考生和家長在登錄學校和教育部門的網(wǎng)站時,要通過官方認證的鏈接進入,轉(zhuǎn)賬匯款時要通過多種途徑核實賬號真?zhèn)危形疠p信陌生人的陌生電話。
騙局四:聲稱有內(nèi)部指標。詐騙分子謊稱有特殊關系,可獲得高?!皟?nèi)部指標”“計劃外指標”,引誘家長花錢“打點”。
石家莊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反詐中心指導員 張穎:正規(guī)的招生錄取不會產(chǎn)生任何附加費用,凡是需要收取保證金、錄取費、指標費的“招生指標”都是詐騙。高考季,廣大考生和家長要時刻提高警惕,注意甄別,凡是涉及錢財?shù)膭毡胤磸秃藢?,如遭遇此類詐騙,請第一時間報警。
(來源:央視新聞)
編輯:柳飄蕙
責編:鐘千惠
審核:朱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