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往事之——
九江在“五四運動”中的先鋒作用
■ 馮曉暉
概述:
1919年6月12日,九江工商界舉行罷市,聲援“五四運動”。
1919年5月6日、8日,九江商界、學界、紳界聲援北京“五四運動”,分別致電北京政府、廣東軍政府,要求我國參加歐洲和會代表拒絕在“二十一條”上簽字。
5月15日,九江市民罷市,以示抵制日貨。與軍警發(fā)生沖突,傷多人,亡一人。
5月20、21日,九江南偉烈等學校學生連日集會,宣布罷課,并推舉代表赴南昌,與省城中學聯(lián)合會聯(lián)絡,以求協(xié)調方略,并于5月25日正式成立九江學生聯(lián)合會。
6月6日,九江學生開始罷課,并通電全國,要求中央政府決不能放棄青島。九江各女子學校的學生亦分赴各地,勸導女界不用日貨。
6月12日,九江碼頭工人罷工,拒絕為帝國主義國家的輪船裝卸貨物。轎工同時罷工,拒不抬送日本人。南潯鐵路工人也罷工,表示聲援。
評述:
以上是《九江市志·大事記》中關于九江“五四運動”的幾條記錄。
100年前爆發(fā)的“五四運動”,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、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。它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,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,是我國近現(xiàn)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,對當代中國發(fā)展進步具有深遠影響。
1919年5月4日,北京大學等13所院校的共計3000名學生匯集天安門廣場,舉行游行示威,抗議北洋政府預備簽訂喪權辱國的《二十一條》,要求拒絕合約簽字,嚴懲賣國賊,并提出聯(lián)合全國各界一致奮起力爭。
正在北大讀書的九江學子許德珩積極參與“五四運動”的策劃和組織。他受各校代表委托起草了《北京學生界宣言》,成為“五四運動”的重要領導人之一。
在北京學生們掀起了“五四運動”后,全國各地的學生也隨之響應,其后波及的范圍越來越大,首先是商人,其后是工人,運動得到了全國各階層的響應,各地的城市中都掀起的波瀾,這些波瀾中有的僅是微波不興,有的卻是驚濤駭浪。
九江,是掀起“五四”浪潮最大的城市之一。據(jù)史料記載,九江是江西省響應“五四運動”最早的城市。1919年5月6日,九江學界得到北京傳來的消息后,立即發(fā)動各校學生廣泛宣傳。
5月10日,即“五四運動”爆發(fā)的第六天,九江總商會致電北京政府,請求釋放被俘學生,支持正義舉動。12日,九江教育會、南偉烈大學(今同文中學)、第六師范學校(后停辦)、第三中學校(今九江一中)、圣約翰中學(與今柴桑區(qū)一中有較大淵源)等學校聯(lián)合向北京政府致電,除請求釋放學生外,還乞求政府萬勿在巴黎和會上簽字。
兩天后,斗爭開始升級,部分商幫宣布準備抵制日貨,規(guī)定在數(shù)日后凡從上海方向來的運載日貨船只,一律不得在九江卸貨。
5月17日,九江第一次召開了紳商學界聯(lián)合大會,由本市士紳、商會和學生代表參加,會議提出組織國貨維持會,抵制日貨,組織救國儲金團。會議還討論現(xiàn)存日貨處理等問題。
5月20日,在聽聞外交努力不成功的消息后,九江各校實施總罷課,儒勵女校的學生發(fā)動起來,走訪各家各戶,勸導婦女抵制日貨,并分發(fā)自制的國旗,向婦女宣傳愛國理念。
5月21日,九江碼頭工人開始拒絕為日貨裝卸。繼學生、士紳和商人后,工人也被動員起來了。
6月12日,九江實施罷市,店鋪關門、鐵路停運、港口運輸中斷,在日企工作的職員紛紛辭職。九江政府及軍警也難以壓制全市人民的愛國行動。在紀念“五四運動”一百周年出版的《道路與選擇》一書中,記載了下面這條有趣的故事:“九江劃駁工人拒載日本人過江。一小劃子載一東洋人,被工人發(fā)現(xiàn)將此劃子拖上坡掛在樹邊,用粉筆在船板上寫上‘此船不愛國’五字。”
在九江聲援“五四運動”期間,九江的工人表現(xiàn)出極高的愛國熱情和政治覺悟。廬山的轎夫們寧可無收入,也不給外國人抬轎子。據(jù)報載,“是日‘寧紹’下水,有美國人往廬山避暑,有行李二十余件,均無人敢搬”,美國人愿出洋兩元,工人說:“我們并不是說先生錢少了不搬,是因為日本人欺我中國太甚,是以我們罷工。”美國人只好自己動手搬運,并說:“中國人熱心甚好,不久即可強國?!?/span>
本次罷市,大約持續(xù)了一周,最后在九江政府的勒令下結束。其后,九江縣知事袁延闿自知得罪了地方,難以在九江立足,回到省府辭職。
九江歷史上第一次大罷市雖然畫上了句號,但抵制日貨的活動卻遠遠沒有結束。筆者翻閱那年的報紙,發(fā)現(xiàn)到12月底還有相關的報道。在此期間,又發(fā)生了很多事件。在全國范圍內,將運動持續(xù)長達8個月的城市,極為罕見,大多數(shù)城市的抗議、罷工、罷市活動都在6月份結束了。
“五四運動”在九江,是一場堪稱波瀾壯闊、前所未有、影響深遠的群眾運動。一百多年過去,筆者讀到那個時代的文章,仍覺得心潮澎湃,為前輩們的愛國熱情所感動。閱讀歷史的原始檔案,才能真正理解歷史。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那塊“五四運動”的浮雕,并沒有夸張的成分,它是那個年代真實的寫照,也是對“五四運動”九江街頭的寫照。
周刊郵箱:jjrbcjzk@163.com
主編熱線:13507060696
本原創(chuàng)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謝絕轉載。
編輯:王文婧
責編:鐘千惠
審核:朱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