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最喜歡藍天,飛滿了歡快的小鳥,這里飛來,那里飛去,比海里的小魚游得還歡快。下雨了,小鳥回家了,我數(shù)著海里的小魚,這里游來,那里游去,比天上的小鳥還多?!?/span>
這是一首潯陽晚報小記者干承玉寫的小詩,文字清新脫俗,頗有童趣。雖然現(xiàn)在才讀二年級,干承玉已經(jīng)成為小記者的“鐵粉”,她的作品多次刊登在報紙上,純真的文字很受讀者喜愛。
讓孩子的想象開出花朵
干承玉小朋友的想象力似乎插上了翅膀,飛落在文字間,開出了美麗的花朵。這要從她與小記者結(jié)緣說起。
干承玉讀一年級時就積極加入了小記者,聽說可以在報紙上發(fā)稿,媽媽鼓勵她積極投稿。當?shù)谝皇仔≡娨妶蟮臅r候,小姑娘非常激動,特別是收到的第一筆稿費,給了她莫大鼓舞,到現(xiàn)在她還保留著裝稿費的信封,舍不得丟。
她把小鳥、小魚、螞蟻,陽光,把心中的美好,寫進她的一首首小詩里,一字一句都充滿了孩子無限的想象力。有一次,承玉觀察了小螞蟻的活動,就有了靈感,寫下了《洞穴里的小螞蟻》——夜晚,一只螞蟻在搬運食物,黑黑的,像黑芝麻,與黑夜融為了一體……對她來說,寫作是想象力和生活體驗的抒發(fā)。在看了孩子的作品后,她的指導老師劉藝芬表示,孩童的語言非常純粹,大人過多改動反而會破壞它。
做一只自由飛翔的小鳥
“打栗子太好玩了,栗子上長著毛茸茸的鎧甲,還能用栗子插花呢!”干承玉回憶起今年夏天參加的一次小記者活動時,說得津津有味,可見印象多么深刻。
除了陪伴孩子做好課內(nèi)學習,干承玉媽媽非常鼓勵孩子參加小記者課外活動,“我們每周末都留出來給孩子放松,小記者的活動寓教于樂,孩子非常喜歡?!?/span>
孩子的成長,離不開背后家長的引導和陪伴。干承玉媽媽是小學老師,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有經(jīng)驗,而對自己女兒,她的規(guī)劃非常明晰,她充分尊重孩子個性,讓孩子找到興趣、特長,并給予適當?shù)囊龑Ш团惆?,最終讓孩子獲得自由發(fā)展。就像女兒小詩里寫的那樣,媽媽希望女兒能夠做一只自由自在飛翔的小鳥。
干承玉喜歡藝術(shù)體操,每周都保持五個小時的訓練量,有興趣能堅持,再加上自身條件天賦,她的表現(xiàn)非常出色,還在今年的省級比賽中獲獎。此外,在繪畫、科學等課外拓展中,干承玉都表現(xiàn)出了濃厚的興趣和特長。
給孩子提供平臺,然后陪伴他們自由成長,這也是每次小記者組織活動的初衷。在此次采訪結(jié)束后,干承玉媽媽給記者發(fā)來一條消息,女兒的作品再一次登上報紙,母女倆都非常開心,她們非常感謝小記者平臺,也會一直支持和參與下去。
(九江日報記者 張江艷)
本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版權(quán)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謝絕轉(zhuǎn)載。
編輯:王文婧
責編:鐘千惠
審核:熊煥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