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澤東的一生與江西結(jié)下了深厚情緣。
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,毛澤東在江西戰(zhàn)斗、生活了7年多,創(chuàng)造了輝煌的革命業(yè)績。
新中國成立后,毛澤東依然惦記著為中國革命付出巨大犧牲的江西人民,關(guān)心著江西的發(fā)展與進步。自1953年2月20日到九江,至1975年2月最后一次到南昌,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先后26次到江西。在江西這塊紅土地上,不僅再度留下了一代偉人的歷史性足跡,也留下了令江西人民永遠難以忘懷的感人故事。
1965年5月22日,毛澤東在井岡山。
第一次視察江西:九江是很有發(fā)展前途的
1953年,毛澤東第一次到江西視察。這一年,是第一個“五年計劃”執(zhí)行的第一年,為適應(yīng)形勢發(fā)展需要,有助于中央作出正確決策,毛澤東到南方沿長江幾省視察。
2月20日晨,毛澤東乘“長江號”軍艦從武漢到九江。江西省委書記楊尚奎和九江地委書記史梓銘到艦上迎接。
毛澤東聽取匯報后,充分肯定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所取得的各項成就。他說:“這幾年,江西的工作是有成績的。江西的土改運動發(fā)展迅速,沒有出現(xiàn)什么大的差錯,得到了中南局的肯定?!础\動,江西也摸索了不少好的經(jīng)驗。這幾年,江西在恢復(fù)國民經(jīng)濟、發(fā)展工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方面,也取得了成績,排在周圍幾個省的前面?!?/span>
當天下午,毛澤東在九江市區(qū)視察。他說:“九江交通便利,既是贛北門戶,又是七省通衢,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。江西快解放時,中央曾考慮把江西省省會設(shè)在九江。后來了解到這個城市規(guī)模不大,作為一個省城還不具備條件,省會就設(shè)在南昌了。但九江的重要性不能低估。從今后發(fā)展來看,九江是很有發(fā)展前途的。它臨近長江,又和幾省毗鄰,加上地處廬山腳下,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?!?/span>
毛澤東還說:“要讓歷史證明,我們不僅能夠領(lǐng)導(dǎo)好革命戰(zhàn)爭,而且也一定能夠領(lǐng)導(dǎo)好和平時期的經(jīng)濟建設(shè),讓全國人民過上好日子?!彪S后,毛澤東離開九江前往安慶。
1961年,毛澤東在廬山散步。呂厚民/攝
四上廬山:到廬山開會是好的,又安全、又保密
毛澤東第一次到九江視察時,原本是想上廬山的,但當時上山公路正在修建,汽車上不去,他只好來到九江市區(qū)甘棠湖邊,登上一座小山坡,在那里凝目遠眺廬山。毛澤東感慨地對隨行人員說:“土地革命時,蔣介石坐鎮(zhèn)廬山打我們,他在山上開了不少會議。萬萬沒有想到只隔十幾年,廬山落到了‘共匪’手里。歷史嘲弄人好厲害咯!”
廬山蜚聲中外,毛澤東3次提議將中央會議放在廬山召開,并于1959年、1961年、1970年的盛夏時節(jié)四上廬山,用他自己的話說“歇暑”。其中,1959年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黨的八屆八中全會,1970年參加黨的九屆二中全會。
1961年在參加中央工作會議之前,毛澤東專門在廬山休養(yǎng)了20多天,后來由于開會的消息被泄露,他笑稱“我就去杭州亮亮相”,并以接見外賓的形式擺出“疑兵陣”。
毛澤東對廬山有獨特情結(jié),說“我最喜歡廬山”“廬山不錯,風景好”“到廬山開會是好的,又安全、又保密”。
1961年,毛澤東在廬山閱覽圖書。
3次廬山會議召開的時間共計86天,加上會議前后的休養(yǎng),毛澤東在廬山共住了126天。在這里,他籌劃國事,縱論古今;在這里,他援筆著文,揮毫賦詩《七律·登廬山》《七絕·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》;在這里,他還多次對江西相關(guān)工作報告作出批示,并親筆給江西共產(chǎn)主義勞動大學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贊揚信。
1965年5月29日,毛澤東在茨坪親切接見干部群眾。
重上井岡山:千里來尋故地
毛澤東是井岡山革命根據(jù)地的主要創(chuàng)始人,在井岡山戰(zhàn)斗、生活了1年零3個月。他與朱德等人一道親手培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。
因此,毛澤東對井岡山的一山一水,對曾經(jīng)給紅軍巨大支援的井岡山人民群眾懷有一種特殊的深情和眷戀。新中國成立之后,毛澤東更是多次表示要重返故地。在闊別38年后,毛澤東千里來尋故地,重上井岡山。
1965年5月21日,毛澤東醞釀已久的井岡山之行終于成行。當天上午,毛澤東一行乘專列從長沙出發(fā),經(jīng)株洲到達醴陵后改乘小汽車,沿著1927年秋收起義之路重上井岡山。22日晚,毛澤東到達井岡山茨坪,住井岡山賓館。
5月22日至29日,在井岡山期間,毛澤東的情緒非常好,多次接見干部群眾,了解建設(shè)發(fā)展情況。與人談起井岡山斗爭時期的人和事,他一談就止不住話匣子。
5月25日,毛澤東約劉俊秀、王卓超、汪東興3人到自己的住處暢談。他說:“我早想回井岡山看看,一別就是三十多年。為了創(chuàng)建這塊革命根據(jù)地,不少革命先烈犧牲了自己的生命,犧牲時都只有二十幾歲呀!沒有過去井岡山艱難的奮斗,就不可能有今天。”
當?shù)弥畬叫奁鹆怂娬竞?條公路,辦起了工廠、學校時,毛澤東說:“今天的井岡山比起38年前大不相同了。我相信井岡山將來還會變得更好,更神氣。但是我勸大家,日子好過了,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要丟了,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?!?/strong>
離開井岡山之前,毛澤東的生活管理員帶著錢和糧票走進賓館會計室,找會計雷良釗結(jié)算伙食費。這可把這位年輕的會計難住了,他說什么也不肯收下。但毛澤東的管理員耐心地解釋說:“首長和我們工作人員外出有嚴格的約法和開支規(guī)定,這是紀律,我們必須遵守。”
毛主席在井岡山的發(fā)票。
最后,雷良釗實在沒有辦法,只好收下,并出具了發(fā)票。其中一張寫著:首長伙食費,7天,每天2.5元,合計17.50元。發(fā)票開具時間為1965年5月29日,收款人為雷良釗。
在井岡山上,毛澤東始終處在激動和興奮之中,觸景生情寫下兩首光輝詞章《水調(diào)歌頭·重上井岡山》《念奴嬌·井岡山》。
南昌之行:專列多次經(jīng)停駐留
毛澤東的26次江西行,其中20次與南昌有關(guān)。位于南昌市郊的向塘車站,是毛澤東的專列多次經(jīng)停駐留的地方。
毛澤東有個習慣,他深入全國各地調(diào)查研究時,經(jīng)常是以火車為家,在專列上召開一個接一個的會議,接見一批又一批的當?shù)攸h政領(lǐng)導(dǎo)和各方面代表。這樣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,又不給當?shù)卦黾勇闊?/span>
1955年12月24日上午,毛澤東專列第一次來到這里,也是新中國成立后他第一次蒞臨南昌境內(nèi)。毛澤東在專列上召集江西省委負責人楊尚奎、邵式平等和部分地方同志座談,詳細詢問江西血吸蟲病流行情況和所采取的措施。
1958年7月1日,當看到《人民日報》報道江西余江在全國第一個消滅血吸蟲病的消息后,毛澤東感慨萬千,寫下《七律二首·送瘟神》。
1958年10月3日,《人民日報》發(fā)表毛澤東《七律二首·送瘟神》。
1957年9月9日,毛澤東第一次到南昌市區(qū)視察。當天下午,毛澤東乘專機從長沙來到南昌。此行目的是為開好黨的八屆三中全會,調(diào)查了解工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等情況。
1960年是毛澤東外出考察頻繁的一年,也是經(jīng)停南昌次數(shù)最多的一年,他的專列3次經(jīng)停向塘車站,每次都在專列上同江西省委負責人談話。
在黨的八屆九中全會上,毛澤東號召全黨大興調(diào)查研究之風,一切從實際出發(fā),使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年、調(diào)查研究年。
1961年1月25日晚,毛澤東乘專列南下調(diào)研,于2月10日上午到達向塘車站,在專列上聽取了江西省委負責人工作匯報。4月中下旬返京途中,毛澤東又來到南昌視察,在南昌郊區(qū)開展“農(nóng)業(yè)六十條”的調(diào)查研究,并視察了洪都機械廠和城市郊區(qū)人民公社及市政建設(shè)。
20世紀60年代,毛澤東等人在專列上開會。
七千人大會之后,毛澤東又乘專列到南方視察。1962年2月28日,毛澤東到達向塘車站。這一次,他在專列上待了3天,并在專列上同江西省委負責人談話。同年6月9日,毛澤東的專列再一次停在了向塘車站。當時,臺灣海峽出現(xiàn)緊張局勢,蔣介石叫嚷反攻大陸。
毛澤東說:“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。國民黨反攻大陸,軍事上我不怕打仗,就愁糧食?!鄙凼狡疆攬霰響B(tài):“主席,你放心,你在福建前線用兵百萬,軍糧我們江西包了。一人600斤,100萬人6億斤,沒有問題!”毛澤東聽了很高興,說:“這下我放心了?!?strong style="outline: 0rem;">后來,江西迅速調(diào)糧2494萬斤運往福建前線。毛澤東非常滿意,表揚“江西同志顧全大局”。
1965年12月24日,毛澤東再次來到南昌。這一次,他在南昌住了17天,也是他在南昌待的時間最長的一次。在這里,他撫今追昔,感慨萬千,揮筆寫就了一首在特定歷史年代洋溢著豪情、借詠史而抒懷明志的詩篇——《七律·洪都》。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唯一以省會城市命題的詩詞。
1975年2月3日,毛澤東最后一次到南昌。當天,他結(jié)束在長沙114天的休養(yǎng),乘專列來到南昌。兩天后,毛澤東離開南昌前往杭州。
斯人已逝,思念不竭,毛澤東那些被歷史鐫刻的時光,已經(jīng)深深藏在江西人民的心中;言猶在耳,激勵永在,一代偉人的音容笑貌和殷殷囑托,鼓舞江西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為譜寫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江西篇章而奮勇前進。
(來源:綜合當代江西、江西檔案、CCTV國家記憶)
編輯:王嘉琪
責編:鐘千惠
審核:吳雪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