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往事之——
民國時期的江西省政府主席曹浩森
■ 馮曉暉
概述:
1946年3月27日,曹浩森離任江西省政府主席。
曹浩森(1884年~1952年2月5日),名明魏,字浩森,號浩笙,江西省南康府都昌縣周溪鄉(xiāng)牌樓曹村人,中華民國江西省政府主席,陸軍上將。
評述:
1941年10月,“督贛十年”的民國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上調中央,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。1942年2月,熊式輝正式調任,曹浩森走馬上任。據說,是熊式輝向蔣介石推薦了他的同鄉(xiāng)、校友曹浩森。
熊式輝是南昌安義縣人,曹浩森是九江都昌縣人,為何他們是同鄉(xiāng)呢?這是因為六百多年來安義和都昌都屬南康府。南康府(初名西寧府)由朱元璋政權在元朝末年設置,府治在今廬山市南康鎮(zhèn)(原星子縣城),下轄星子、都昌縣、建昌(今永修)、安義四縣。直到1949年后,安義才被先后劃歸宜春、南昌。
曹浩森生于1884年,都昌縣周溪鄉(xiāng)箬塹咀牌樓村人。據說他天資聰慧,自幼攻讀勤勉。“臺灣大陸文獻數據庫”中有文章稱,他考取了秀才。而國內的很多文章說他在1904年入縣高等小學,僅用一年半就獲得了文憑,仿佛他特別聰明勤勉??墒?,1904年時曹浩森已經20歲,怎么會再讀小學?其實,他讀的是都昌縣高等學堂。
1906年,曹浩森入江西陸軍小學堂。陸軍小學堂并非現代意義的小學,而是清廷于光緒年間在各省設立的新式陸軍學堂,可以理解為初級士官學校。陸軍小學堂畢業(yè)后,可升入陸軍中學堂。民國政府成立后,開設了最高一級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。從江西陸軍小學堂出來著名政治、軍事人物很多,熊式輝就是其中之一,他比曹浩森小九歲,低三屆。
在江西陸軍小學堂,曹浩森遇到了他人生第一個導師——李烈鈞。武寧人李烈鈞是民國江西第一軍事人物,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西都督,1927年武漢國民政府成立后為第一任江西省政府主席。李烈鈞在江西陸軍小學堂擔任教習期間,栽培、提攜過曹浩森。李烈鈞之前已在日本加入了同盟會,因此曹浩森深受其影響。
曹浩森在江西陸軍小學堂畢業(yè)后,于1909年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,同年12月被選送至日本東京振武學校。該校是專為中國陸軍留學生設立的預科軍事學校,畢業(yè)生可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。李烈鈞正是循此路徑完成其軍事教育的。
在日本期間,曹浩森加入了同盟會。1911年,本應繼續(xù)就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曹浩森聽聞武昌起義爆發(fā),他和一批熱血青年返回祖國,參加辛亥革命。這一批人中,就有比他高三屆的東京振武學校畢業(yè)生蔣介石。
曹浩森回到南昌投奔他的老師,時任江西都督的李烈鈞,在江西都督府任軍事科科員,不久后任江西護衛(wèi)軍第三營的督隊官。1912年10月,曹浩森入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一期。他的同鄉(xiāng)、同學熊式輝次年入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二期。但曹浩森沒有拿到畢業(yè)證。1913年6月,他聽聞恩師李烈鈞準備發(fā)動二次革命,即退學返贛,就任討袁軍某部副團長,與北洋軍李純部決戰(zhàn)于沙河(今九江市柴桑區(qū))、德安間,在沙河鎮(zhèn)立有功勛。
二次革命失敗后,曹浩森逃往日本,后轉赴南洋。在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等地流亡,當過報紙主編,也做過小學校長。曹浩森是個能文能武的人。
1915年12月,蔡鍔在云南發(fā)動了反對北洋政府的護國戰(zhàn)爭。曹浩森就跟隨李烈鈞回國,12月25日,抵達昆明,就任護國軍第2軍(軍長李烈鈞)參謀廳上校課長,后就任第3師第31團團長。1918年,參加孫中山發(fā)動的護法運動,曹浩森任大元帥府少將高參。1920年,任孫中山侍衛(wèi)副官。1921年11月,在孫中山的保送下,曹浩森再度赴日本留學,入陸軍大學校。1924年,他學成歸國后繼續(xù)跟隨孫中山,任總侍衛(wèi)。1925年3月,孫中山在北京去世。李烈鈞將曹浩森推薦給了馮玉祥。在馮玉祥的手下,曹浩森一路高升,做到了參謀總長的位置。
蔣介石為分化瓦解馮玉祥勢力,對曹浩森極力拉攏,曾委任他為江西省建設廳長。曹浩森幾經拒絕后,還是投入蔣介石的麾下,并在中原大戰(zhàn)中擊敗馮玉祥,升任為軍政部常務次長。1931年起,他跟隨蔣介石在江西“剿共”。1935年4月,晉升為陸軍中將。
1942年,在第四任江西省主席熊式輝的保薦下,曹浩森出任民國江西省政府第五任主席。翌年5月,兼任江西全省保安司令,參與對日戰(zhàn)爭的指揮。1946年3月,曹辭任江西省政府主席。
曹浩森領贛四年,總體來說還是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。他的任期內正值抗戰(zhàn)相持階段,江西處于孤立地位,四面為日寇所包圍。曹浩森鼎力維持,人們稱他為“曹婆婆”。此外,曹浩森為政清廉務實,不貪腐,得到了“人敦厚、尚儉廉、重樸實”的評論。
“不大不小兒女,半鄉(xiāng)半市人家。一席不分主仆,滿盤豆腐冬瓜?!痹凇督魑氖焚Y料選輯·第21輯》中,曾記載著這首打油詩。這是1931年,曹浩森升任軍政部常務次長兼陸軍署署長時寫下的。曹浩森生活儉樸,寫下這打油詩,也是想告誡家人不要追求奢華,學會平易近人。這首詩曾在江西被廣為傳頌。
有關簡樸,曹浩森還有件趣事。據說曹浩森上任時,省府人員認為新主席一定隨員多、行李多,就派出車隊前往車站迎駕。不料曹浩森與夫人李甘稚一起,僅帶秘書、警衛(wèi)各一人,行李數件。迎接車隊只得放空回轉,一時間在全省傳為佳話。曹浩森有兄弟姐妹各三人,親友眾多,但無論是鄉(xiāng)黨還是兄弟來求差事,曹浩森一概不允,使得有些都昌人對他頗有腹誹。
曹浩森離任江西省主席后,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。1947年3月,就任監(jiān)察院監(jiān)察委員。同年冬,獲授陸軍上將,并退役。曹浩森的這個上將銜,是退休給的虛位,并非實職,不占定額(國民政府一級上將定額9人,二級上將定額20人)。
1948年9月,曹浩森攜二夫人李甘稚從南昌轉廣州飛臺灣。1952年2月5日,因患胃癌逝世于臺北,時年68歲,葬于臺灣五指山國軍示范公墓上將區(qū)。當時香港《大公報》報道:“曹浩森病逝臺北,身后蕭條,孑然一身,兩袖清風?!?/span>
曹浩森跟九江的緣分,離不開他的二夫人李甘稚。1932年,曹浩森跟隨蔣介石到湖北,任豫鄂贛三省總司令參謀長。在此期間,他因做痔瘡手術來到九江就醫(yī),結識了醫(yī)生李甘稚后兩情相悅。當時,曹浩森已有結發(fā)原配方氏,李甘稚遂為二夫人。曹浩森在甘棠湖畔租了房子,將李甘稚安置下來,也常來九江與家人團聚,共敘天倫。二人甚是恩愛,曹浩森對外稱李甘稚為“先生”。
周刊郵箱:jjrbcjzk@163.com
主編熱線:13507060696
本原創(chuàng)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。
編輯:吳晨
責編:肖文翔
審核:熊煥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