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日,又到一年清明時,武寧縣羅溪鄉(xiāng)坪港崗村村民葉正會如期來到長眠在這里的紅軍團長蔡邦云墓前,清掃墓地,敬獻鮮花,祭奠先烈。
“自從我從父親守護蔡邦云團長的墓到現(xiàn)在,已經(jīng)有91年了,從沒有停歇過。這不僅是我們對革命先烈的守護,更是我們后人對先輩最好的告慰?!比~正會說,沒有先輩的流血流汗的英勇犧牲,就沒有我們現(xiàn)在的幸福生活,我們要永遠銘記先烈故事,傳承紅色基因。
1934年5月,整編后的紅十六師移師南下,在武寧縣羅溪斜港村陽巖尖遭遇國民黨追兵,發(fā)生了激烈戰(zhàn)斗。紅軍傷亡慘重,其中紅十六軍的蔡邦云團長受重傷,被葉正會的父親葉長和和鄉(xiāng)親們救起并藏匿。
“那時候,為了躲避敵人搜查,我父親將蔡邦云團長白天藏在地窖里,晚上藏在家里?!比~正會說,然而,狡猾的國民黨民團還是發(fā)現(xiàn)了蔡邦云團長,并開槍打死了他。蔡邦云犧牲后,他的父親就和當?shù)匕傩諏⒘沂堪苍?,并從此一直照看墳墓,年年清掃祭奠?/p>
1985年,葉正會的父親去世前,特意交代葉正會,蔡邦云團長犧牲在這里,一定要照顧好他的墳墓,如果有機會,就盡量找到烈士后人。從此,葉正會接過父親義務守墓的接力棒,一直默默無聞堅持到現(xiàn)在。盡管在過去遇到一些艱苦歲月,他也沒有放棄,沒有怨言,每年清明時節(jié)都會清理墓地周圍雜草,修補墓碑,祭奠先烈。
葉正會常說,烈士的忠魂不該成為歷史的無名氏,每一個為國捐軀的生命,都值得我們后輩永遠銘記!
如今,葉正會75歲高齡。他始終堅持的一個心愿就是找到蔡邦云團長的家人,完成父親的遺愿。這些年,他多次走訪省市縣有關(guān)部門,努力尋找蔡邦云烈士親人的線索。盡管至今仍未如愿,但葉正會表示,他將會一直尋找下去。
除了日常的守護工作外,葉正會還經(jīng)常向人們講述紅軍在當?shù)氐脑S多感人故事,讓大家了解歷史的重要性,讓陽巖尖上的英雄故事能夠被更多人知曉,讓后人銘記歷史,珍惜眼前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。
(九江日報記者 包四華)
本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版權(quán)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謝絕轉(zhuǎn)載。
編輯:王文婧
責編:肖文翔
審核:楊春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