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九江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腹部腫瘤一科,消毒水的氣味中夾雜著一絲淡淡的草木香——病房內(nèi),幾盆綠蘿正沿著掛架舒展著新芽,陽光透過葉片在白墻上投下細碎的光影。在這里,沒有冰冷的醫(yī)療術語堆砌,有的是一群“愛操心”的護士,她們將對患者的關愛藏在每一個“多做一步”的細節(jié)里。一抹抹生機、一聲聲關懷、一項項創(chuàng)新,正以溫暖的力量重塑生命的色彩。
方寸綠植:藏著最動人的生命隱喻
“我們想讓患者一抬頭,就能看見蓬勃的生命力?!辈》康年柵_、護士站的角落,一盆盆綠植舒展身姿。這些不會說話的“小伙伴”,用生機盎然的綠色打破病房的沉悶,用破土而出的力量傳遞無聲的鼓勵,激發(fā)患者對康復的強烈渴望。
心靈慰藉:這場心靈救贖比藥更暖
“我不想治了……”兩年前確診胃癌并完成手術的王阿姨,因病痛的反復折磨而陷入深深的絕望,在病房里崩潰大哭。護理團隊及時介入,握著她的手,傾聽每一句哽咽的話語;講解胃癌診療知識,分享成功案例,讓希望變得具象。溫暖的話語與科學的指導,如同春日暖陽,驅(qū)散患者內(nèi)心的陰霾。
精準護理:床頭抬高角度的極致用心
“爺爺,今天我們用這個‘小尺子’調(diào)床頭,呼吸會更順暢哦!”針對癌癥晚期患者常伴有大量腹水、胸腔積液及呼吸困難等問題,護士們帶著“床頭量角器”走進每一間病房,用精準數(shù)字替代家屬經(jīng)驗判斷。這個看似微小的改變,卻讓患者的舒適度不再“靠運氣”。
發(fā)明清單:把痛點變成守護的“金點子”
為避免化療患者觸碰鐵床欄時引發(fā)神經(jīng)毒性反應,她們縫制出布藝防護套,將冰冷的金屬裹上“外衣”,隔絕涼意的侵襲。當引流袋晃動成為患者下床的“心理負擔”時,她們自行設計引流裝置固定布袋,有效規(guī)避脫管、逆流等風險,讓患者行走不再小心翼翼。當PICC置管患者害怕暴露或受涼時,袖子帶有拉鏈的“專屬病號服”誕生了,既方便日常觀察、護理及換藥操作,又避免患者暴露過多。
這些來自臨床一線的護理智慧,讓每一次治療都有了量身定制的溫柔守護。
趣味互動:快樂是最好的“康復處方”
面對化療的小患者,護理團隊設立了“小勇士”獎,曾經(jīng)哭鬧的孩子,如今會挺起胸膛說:“我是打怪獸的小英雄!”
針對長期住院的患者,科室定期組織盲盒大挑戰(zhàn)、套圈、紙牌游戲等娛樂活動,不僅驅(qū)散了孤獨與恐懼,更讓記憶力和肢體協(xié)調(diào)性在游戲中悄然提升。
“我們無法改變疾病本身,但可以努力讓治療的過程,多一分尊嚴,多一寸暖意?!痹诟共磕[瘤一科,護理不只是技術操作,而是一場關于生命尊嚴的守護,她們用行動證明:醫(yī)學的溫度,藏在每一個被看見的需求里。
(來源:九江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)
編輯:畢典夫
責編:曹玉婷
審核:楊春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