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sm调教视频在线观看,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,国产97色在线 | 免,jizz成熟丰满韩国女人,成人无码区免费a∨直播

悅讀九江丨九江人的多彩端午

5月30日 10時 閱讀 31554

九江人的多彩端午

□?謝飛鵬

  端午節(jié)是中國“四大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”之一,時間為農(nóng)歷五月初五,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(jié),又叫端陽節(jié)?!岸恕弊钟小俺跏肌钡囊馑?,因此“端五”就是“初五”。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“午”月,因此“端五”也就漸漸演變成了“端午”。由于獨特的區(qū)位環(huán)境和渾厚歷史文化,九江地區(qū)的端午節(jié)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。

  作為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當然離不開吃的。九江端午的美食可多了,首先是粽子和蛋。雖然其它地方也是如此,但九江的粽子和蛋有些不同。粽子用箬葉包裹蒸熟的糯米,還要餡料,如臘肉、紅豆、板栗等,十分美味。粽子形狀也很有特色。有的包成牛角尖,叫牛角粽;有的包成斧頭狀,叫斧頭粽,簡直就是藝術品。蛋是咸茶蛋。把雞(鴨)蛋放入茶葉、八角茴香等水里煮,待蛋內凝固后,再用鍋炒等工具敲破蛋殼,以便味料進入蛋體。吃的時候,蛋黃都冒油了,一點都不膩。粽子和蛋除了自家吃外,親友鄰里互相贈送,映照的是九江人的熱情與淳樸。過去端午這天,九江人都會給家里的孩子準備一個五彩絲線編制的蛋袋,巴掌大小,里面可以放置一、兩個咸茶蛋。掛在胸前,小孩子可高興了!

  除了粽子和蛋,九江還有沸油馓子和發(fā)粑等美食。沸油馓子又叫馓子、油馓子或是麻花。用面粉加上蘇打、糖精,做成麻花狀,并放入油里炸成金黃色,吃起來清脆爽口。端午時節(jié)天氣轉熱,粽子之類的美食放不長,沸油馓子可以長久保存,成了端午節(jié)待客的理想物品。發(fā)粑的形狀和包子差不多,但里面沒有餡。發(fā)粑做好后,一般會用染色劑,在發(fā)粑正上面點一點紅色。以前做發(fā)粑的大多用農(nóng)民自己種的麥粉,由于當時磨麥粉的加工機器問題,導致一些麥麩進入麥粉,所以當時做的發(fā)粑偏黃色。如今大家改用市場上的面粉,所以今天的發(fā)粑顏色也是白色的,而且形狀也改成北方饅頭一樣,更加美味。

  除了這些美食,端午這天普遍要吃大蒜,有的地方還是生吃的。生大蒜雖然算不上美食,但能殺滅毒蟲,有益健康。另外還有這樣的說法,吃過大蒜,遇雨或洗澡時水不會滲入肚臍。

  有吃的,當然也要喝的。九江地區(qū),端午流行喝雄黃酒。這是因為古時端午節(jié)被視為“毒月惡日”,氣候濕熱,蟲蛇活動頻繁,容易滋生疾病,飲用雄黃酒能驅除邪氣、保護家宅平安。為了辟邪,有的地方還把雄黃酒噴涂室內各處,或是把雄黃投于水井中。當然,現(xiàn)在生活醫(yī)療條件好了,喝雄黃酒主要是享受節(jié)日的歡樂了。

  九江地區(qū)端午還有許多獨特的習俗,掛菖蒲和艾草、掛香包、驅蚊蟲娘、采草藥等。

  關于掛菖蒲,有這么一個傳說:明朝末年,農(nóng)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曾五次入川,起義軍在劍閣活動頻繁。一天晚上,他在劍閣木馬驛附近的冷家窩受傷,多虧一孤苦老婦人搭救,吃住在她家茅屋里,每日尋草藥為他治傷,補養(yǎng)身體。數(shù)日傷愈后,便辭別老人,上路回陜西。臨行時,張獻忠說:“我張獻忠要是得了勢,定要將這些害人的財主們斬盡殺絕!”老婦問道:“你怎能把我們窮人和財主分得開呢?”張獻忠說:“要是真的那樣,你老人家可在門上掛片菖葉蒲。”端午節(jié)前夕,張獻忠率起義軍攻克劍門關進入四川,傳令全軍“凡門上掛有菖蒲葉者,不得擾害?!蹦俏焕蠇D聽說張獻忠又來了,便記起當初的吩咐,叫窮苦人家都在門上掛起菖蒲葉,只有惡狠的財主沒人給他們說。義軍一來,就把他們殺了不少。從此,端午節(jié)掛菖蒲,便成為民間的一種風俗。還有一種說法,情節(jié)差不多,但張獻忠換成了黃巢,菖蒲換成了艾草。還有一種說法,傳說菖蒲和艾草分別是張?zhí)鞄燆屟膶殑弯摬?,懸掛門框上能驅鬼辟邪。這些傳說影響到了九江,端午這天,有的地方家掛菖蒲,有的掛艾草,有的則菖蒲艾草都掛。

  掛香包的主要是小孩子。過去,家長是以各種色布料縫成香包,香包有桃子、金鎖、小猴、青蛙等各種形狀,內裝香料或是包上獨瓣圓大蒜。系上五色絲線,把香包掛在小孩子胸前,以驅邪去惡。即使如今條件好了,在農(nóng)村依然可以看到這種習俗。對孩子而言,有了濃香四溢的香包,端午就更加精彩了!

  驅蚊蟲娘是這樣的。端午晚上,老年婦女用火把照各墻角落,口念“蚊蟲娘,送你到東洋;到東洋吃得胖,回來過重陽”。或“蚊蟲娘,不要在家叮婆娘,快到田里叮稻娘”等語,然后送火把出郊,謂“驅蚊蟲娘”。如今對付蚊蟲的手段多的事,這樣的習俗難以見到了。

  端午還是采草藥的好日子。之所以在端午采草藥,俗傳這天為藥王神農(nóng)氏的生日,所以太陽特別大,藥王能把藥曬好,人民可免生或少生疾病。因此有些地方的群眾在這天出來采車前草,掛在家里備用。

  端午習俗很多,最精彩的當然是龍舟競渡了。相傳屈原于農(nóng)歷五月五日自沉于汨羅江,當時人們有駕舟營救之舉,日久便演化為龍舟競渡。九江靠江沿湖的地方,如瑞昌、柴桑、德安、湖口都在這天舉行龍舟競渡。這些地方端午這天,數(shù)以百計的龍舟,懸旗掛彩整裝待發(fā)。一聲令下,隨著震天的鼓點聲,以及兩岸震耳欲聾的喝彩加油聲,龍舟破浪飛行,爭相競渡,把九江人的力量與激情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
  在九江地區(qū),端午還是女兒回娘家的節(jié)日,因此又叫女兒節(jié)。端午這天,出嫁的女兒要帶著女婿、孩子,準備好禮品回娘家過節(jié)。禮品主要是蛋、包子、餅、粽子以及面條等東西。蛋和餅寓意著圓滿團圓,粽子包子寓意著生活富足,面條寓意著健康長壽。如果是新女婿,每樣數(shù)量都要一百。第二年則減半,到了第三年可以隨意些了。這么多禮品要用擔子挑,俗稱“擔端午”,也叫“鬧節(jié)”。一般始于初一,止于初五中午,而各地俗以四日為重。但不管哪年,禮品中扇子必不可少,通常又把這叫“送扇”。

  隨著社會發(fā)展,生活條件不斷改善,生活水平不斷攀升,端午節(jié)的習俗在悄悄嬗變。如擔端午等繁文縟節(jié)日漸簡化,驅五毒、驅蚊蟲娘等習俗日漸遠去,但它承載的文化積淀以及脈脈溫情,依然是那么的厚實綿長!

版權聲明

本原創(chuàng)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謝絕轉載。


編輯:王文婧

責編:肖文翔

審核:許欽

評論

下載掌中九江

掃描二維碼下載,或者點擊這里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