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陳再陽
這是一個跨越87年的尋找。
一個抗戰(zhàn)英雄,一個中國戰(zhàn)神,淹沒在歷史塵埃中。
尋找烈士的遺骨,尋找烈士的親人,是烈士捐軀地廬山人民的一個心愿。
近日,在廬山市熱心村民的指引下,筆者一行趕赴該市華林鎮(zhèn)丫髻山下,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了被譽為抗戰(zhàn)“戰(zhàn)神”的林晉輝烈士墳墓。
?
九江網友尋找烈士后人
前幾年,筆者偶然在網上發(fā)現(xiàn)一條帖子:《尋找國軍抗日烈士林晉輝營長后人》。帖子寫道:“林晉輝,男,廣州軍校二期,廣東興寧縣人(具體地址不詳)。歷任排、連、營長??谷諔?zhàn)爭中,曾參加過吳淞口戰(zhàn)役,屢建戰(zhàn)功。1938年9月,時任國軍160師958團營長(實為第190師第309團第二營營長)的林晉輝,參加江西省星子縣(今廬山市)東牯山戰(zhàn)役。奉命死守西牯山右翼楊五廟附近,使敵寸步難進。9月11日,日軍施放大量毒瓦斯,林晉輝與全營官兵一同殉難,時年29歲?,F(xiàn)墳墓在江西省星子縣東牯嶺,墳墓及墓碑保存完好?,F(xiàn)尋找林晉輝烈士后人。”帖子后還留了聯(lián)系人老兵張義(真名張毅)的電話。
林晉輝之墓
不久后,筆者在網上又發(fā)現(xiàn)另一條帖子:《英勇犧牲在江西星子縣的林晉輝營長,他的后人在哪里?》帖子內容為:“1938年9月19日,香港大公報上登出一篇短評——《中國的戰(zhàn)神》。在這篇幾百字的文章里,提到了三個人。林建中營長,林晉輝營長,還有一個連長。文中第一段寫道,自從全面抗戰(zhàn)發(fā)動,各路都有英勇壯烈的戰(zhàn)績,而最偉大的,要算9月12日至14日的西菰嶺戰(zhàn)役了。西菰嶺,又名西牯嶺,位于江西省星子縣。近廬山,依鄱陽。東西牯嶺兩峰相對,海拔五百余米。山下一側,是廣闊的平原地帶,乃日軍西侵的必經之道。1938年6月11日,武漢會戰(zhàn)正式打響。在這兩座不太高的山嶺周邊,中日兩國軍隊纏斗70余天,日軍在將佐死傷慘重,受到重大打擊之后,不顧一切地用上了毒氣彈。《中國的戰(zhàn)神》這樣記載——X軍總攻三次,毒氣彈放至500余發(fā),陸海軍開炮不下70次。在林建中、林晉輝兩營長堅守的最后陣地上,5000余人的X軍分三路進攻,我守軍全體死難,尸骸滿谷。沒錯,大公報以X軍指代日軍,不呼其正式名稱,以為鄙視。林建中營長的事跡,我搜了下,只見于此次戰(zhàn)役,知道他是湖南邵陽人,時年30歲。林晉輝營長,廣東興寧人,時年29歲。除了兩位林姓營長,還有一位連長的事跡,亦驚天地泣鬼神。他的機槍陣地子彈已打光,只余6名士兵,幾顆手榴彈。他喝吼著讓士兵先撤,自己以一顆手榴彈炸掉機槍,再以兩顆手榴彈緊按自己腦袋上,壯烈殉國……大公報最后評價道:‘日本軍隊在日俄戰(zhàn)爭期間,曾以肯犧牲不怕死自鳴得意?,F(xiàn)在的中國軍隊比起日軍當年的戰(zhàn)斗精神,有過之無不及。這一點我們大公報還呼吁,同時又該撫躬自問,將如何努力以報我為國效死的偉大軍神?’我在網上看到一則尋找林晉輝營長親人的消息,寫著,烈士‘墳墓在江西省星子縣東牯嶺,墳墓及墓碑保存完好’。此消息5月1日掛上網,數(shù)月之間,不知是否已找到他的后人,或許,少即從軍的林營長,未娶妻,無子女?79年后的今天,他有無后人并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,當年他努力保衛(wèi)了自己的祖國,青史留名,為后人所紀念,足以引以為豪?!?/span>
德星抗戰(zhàn)烽火再現(xiàn)
回望87年前的抗戰(zhàn)烽火硝煙。1938年6月,侵華日軍溯長江西犯,企圖攻占中國戰(zhàn)時首都武漢。國民政府決定在武漢外圍沿大別山脈、鄱陽湖和長江兩岸組織防御,發(fā)動“武漢會戰(zhàn)”。
“武漢會戰(zhàn)”是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亞洲戰(zhàn)場最大的會戰(zhàn),是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由戰(zhàn)略防御到戰(zhàn)略相持的轉折點,其持續(xù)時間之長、投入兵力之巨、作戰(zhàn)范圍之廣、戰(zhàn)斗次數(shù)之多,都為亞洲戰(zhàn)場之最?!拔錆h會戰(zhàn)”的主戰(zhàn)場在贛北,沿南潯線、德星線、瑞武線展開。從8月20日星子縣城淪陷,至10月18日中國軍隊退守德安,中國軍隊六個軍九個師的部隊(王敬久第25軍冷欣第52師、梁華盛第190師,葉肇第66軍譚邃第159師、華振中第160師,陳安寶第29軍兼第79師、李天霞第40師,李漢魂第64軍,孔可權第187師,余濟時第74軍一旅,商震第32軍李兆瑛第139師一旅),在廬山南麓德星公路40余公里的地帶,一寸山河一寸血地堅守,與敵鏖戰(zhàn)兩月之久,陣亡近萬人。重傷敵酋101師團中將師團長伊東正喜,擊斃敵少將101師團101聯(lián)隊聯(lián)隊長飯冢國五郎。僅東古嶺一役,就斃敵5000余人。德星線抗戰(zhàn)貫徹了“積小勝為大勝,以空間換時間”的“持久戰(zhàn)”理論,極大地消耗了侵華日軍的有生力量,有力地挫敗了日軍速戰(zhàn)速決的圖謀。
1938年9月17日的《江西民國日報》
筆者一直致力于德星線抗戰(zhàn)的史料搜集和挖掘。曾在九江市圖書館地方文獻部查找到館藏的《江西民國日報》。1938年9月13日《江西民國日報》登載了《敵犯西孤嶺被擊退》一文?!爸醒肷鐬跏T11電:我因敵寇迭次放射毒氣,為減少無謂犧牲,乃放棄東孤嶺,改守該嶺西南之西孤嶺。敵于今晨起,繼以全力向我西孤嶺進犯。一路自東孤嶺觀財巖襲我正面,一路由流星山以北之楊伍廟襲我右側。迄本日傍晚,戰(zhàn)事尚在激烈進行中?!薄爸醒肷鐬跏T12日電:11日下午11時,敵千余由東孤嶺之楊伍廟,向我西孤嶺作第12次反擊,被我全部擊退。12時,敵增兵二千,向我作第13次進擊。至今晨6時半,卒被我擊退,共殲敵300余。”
9月14日《江西民國日報》登載了《西孤嶺我自動放棄》一文?!暗掳?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Calibri;">13日下午6時電:星子方面敵陸續(xù)增援,昨日敵第五次猛攻西孤嶺,并施用毒氣。我軍困守陣地。至12日晚12時,敵不斷進攻,我始自動放棄,改守華林山陣地?!?/span>
9月17日的《江西民國日報》上刊載:“《西孤山之役,兩營長壯烈殉職》。中央社隘口街16日電:西孤山之役,率全營官兵同殉陣地之林營長晉輝,諱中豹,廣東興寧縣人,年僅29歲,廣州軍分校二期畢業(yè),曾任排、連長等職,參加吳淞戰(zhàn)役,為人勇毅豪邁,奉令死守西孤山右翼,在楊伍廟附近中毒殉難?!薄艾F(xiàn)兩烈士之忠骸,均已妥為安葬矣。”
10月6日《江西民國日報》刊登《西古山偉壯戰(zhàn)役》:“無從抗御的毒瓦斯,狂烈的海陸空炮彈,綿密的從高射下的重機槍火網,失了人性的一群群被敵酋驅使著的野獸們,終于迫使我們放棄了本不可守的西古山。但是一周間,自東古嶺起,逐步對敵的血戰(zhàn)結果,不僅消滅了五千以上的敵人,摧破了整個的‘佐藤支隊’,而且給了我們后續(xù)部隊,從容到達指定位置,鞏固所有工事,確保德星全線的余裕。這個余裕,即是德安的壽命,也即是贛北整個的壽命,這個寶貴無比的代價,是西古山上兩位營長以下,40余名全體官佐,數(shù)千壯士的熱血頭顱換取來的。”
從事抗戰(zhàn)研究的網友提供臺灣“國史館”藏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機要室電報《來電紙》:“(民國)27年9月9日10:56,自星子發(fā),號次3665,特級,武昌,委員長蔣。接190師梁(華盛)師長報稱:一,本8日職師在西孤山陣地激戰(zhàn)竟日,西孤山3412高地失而復得3次,迄12時許始確接西孤山及東孤嶺山麓之一部,擬本8晚仍繼續(xù)向東孤嶺攻擊。二,本8日敵機3架、炮兵多門,先后投、射毒氣彈4次,約600發(fā),我傷亡官兵800余人,內有營長林晉輝等3員。三,星子湖面停敵艦四、運輸艦一、汽艇五。謹聞。職王敬久。齊(8日)亥(亥時,21~23時),恭印?!?/span>
蔣介石《日記》及《年譜》都曾記載:1938年9月8日,蔣介石電南昌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岳轉副總司令葉肇:“前方辛勞,將士犧牲,無時不為之痛憤。對于東孤嶺之苦戰(zhàn)、惡戰(zhàn),尤為懷念?!?/span>
青山何處覓忠骨?民族之痛不敢忘。一個有希望的民族,不能沒有英雄;一個有前途的國家,不能沒有先鋒。87年前,無數(shù)抗日將士,血灑吾鄉(xiāng)。德星線抗戰(zhàn)的英烈,如頭頂?shù)蔫残呛?,一直照耀著這方熱土。他們來自兩廣、湖南、四川、安徽、浙江……但我們只知道在缽盂山戰(zhàn)死的160師958團團長梁佐勛,玉京山代兄從軍“花木蘭”52師機槍手唐桂林,西古嶺右翼楊五廟陣地中敵毒氣彈同本營戰(zhàn)士壯烈殉國的190師兩營長林建中、林晉輝,還有向成信、龐連長等為數(shù)不多的名字。
梁佐勛犧牲后,160師袍澤扶柩回到廣州,國民黨政府中央軍委會電唁:“梁佐勛團長在江西南潯英勇抗日,為國捐軀,追贈少將軍銜,授予民族英雄稱號,并賜國葬,以資旌表?!睆V東各界在廣州市舉行公祭。梁佐勛的老上司、原19路軍軍長蔡廷鍇親撰挽聯(lián):“十九路殺敵成名,壯哉一戰(zhàn)蘇萬眾;帥家門捐軀報國,悲乎孤冢炳千秋?!?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Calibri;">2015年8月,經中共中央、國務院批準,民政部公布為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。
輾轉奔走尋找烈士親人
林晉輝所在的190師被譽為“忠勇師”,官兵衣袖上都繡有“忠勇”二字,每名士兵都配備大刀。他犧牲時就被贊為“中國的戰(zhàn)神”。當時的報道說“林晉輝,諱中豹,廣東興寧縣人,年僅29歲,廣州軍分校二期畢業(yè)?!薄傲沂恐液∫淹诪榘苍嵋??!?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Calibri;">80多年來,少有人關注他葬在哪里?他的家人有否聯(lián)系?
筆者輾轉找到發(fā)帖人張毅,他是星子鎮(zhèn)漢嶺街上的一名退伍老兵。他是第一個在網上透露林晉輝的安葬地址并發(fā)起尋找烈士后人之事的人。
據(jù)張毅介紹,2016年,他到廬山市華林鎮(zhèn)柿樹張村的戰(zhàn)友張啟成家時,張啟成閑聊到該村的抗戰(zhàn)故事。村里流傳,當年在星子抗戰(zhàn)的梁師長帶兵駐扎丫髻山下石洞王家。王村的王石生是梁師長的勤務兵。林晉輝戰(zhàn)死后,就被安葬在丫髻山柿樹張村后山。王石生說,林晉輝戰(zhàn)死后,梁師長命令一個排的士兵去搶回尸體,犧牲了30多名戰(zhàn)士??上У氖牵趧毡跏缫讶ナ?,張啟成前年也病逝了,當時的細節(jié)已不得而知。
2014年,筆者調查抗戰(zhàn)口述史料,曾采訪到當時王敬久軍長的司令部曾駐扎于石洞王村。見過王敬久軍長的石洞王村人描述,他個子矮小,是個墩巴身材。這跟張啟成所說有些出入,但可以肯定的是,無論是梁師長,還是王軍長,村里當時確實駐扎過抗日部隊。
張毅網上發(fā)帖后,廣東興寧市一個叫林江的人聯(lián)系上他,說他叔公就叫林晉輝。
當年他阿公和叔公一同外出當兵,阿公吃不了苦,跑回了家,叔公一個人在外面打仗。叔公出去當兵時,還沒結婚,沒有子女。林江說他父親一直念叨有個叔叔當兵去了。林江現(xiàn)在也六十多歲了,他一直想來江西祭拜叔公的墳墓,因種種原因沒有成行。
后來,張毅和廣東興寧市林氏宗親聯(lián)誼會會長林鏡雄先生也聯(lián)系上了。林鏡雄很熱心,說經過他調查,林氏族譜在“文革”時期被燒掉了,但林江確實是林晉輝的侄孫。
筆者收到網上朋友發(fā)來的廣州軍校通訊錄截圖,上面的文字為:“第二期三營十連:林晉輝,25歲,廣東興寧人,行伍出身,曾充連附,第90師270旅570團偵探隊中尉隊附,通信地址廣東興寧縣西門外華興街萬元香寶號?!痹儐柫纸?,答復他阿公林錦輝和叔公林晉輝小時候到“萬元香寶號”藥材鋪去打工,后來兄弟倆外出當兵?,F(xiàn)在,華興街那一帶經舊城改造,已經不再是往日的模樣了。林晉輝老家所在地現(xiàn)在稱興寧市寧新街道辦寨仔村。
張毅和柿樹張村的張松華陪同我們來到丫髻山下,在荒嶺枯草中找到林晉輝的墳墓。墓碑是新的,上刻著“故步兵少校林公晉輝之墓。林公晉輝乃陸軍第一九零師第三零九團第二營營長,于民國二十七年九月八日在江西星子縣東牯嶺抗日戰(zhàn)役中陣亡。廣東縣人。生年月日不詳。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九月十日立。公元二〇一七年農歷丁酉年三月初八日重立”等文字。張松華介紹,林晉輝墓在其祖父墓右邊不遠,年年掃墓時,孤墳無人問。他敬仰烈士,前幾年曾花錢在老墓碑前面重立了新碑,文字一體照舊。
青山有幸埋忠骨。如今,林晉輝的墓碑仍靜立在丫髻山下,深情守護這方土地。林晉輝的名字與東古嶺的戰(zhàn)火一起,熔鑄成民族記憶的一部分。這段跨越87年的尋找,不僅是對一位烈士生平的追溯,更是對一段被歲月塵封的歷史記憶的打撈。正視并了解這段歷史,是我們對這段不該忘卻的歷史的最好回應。(文中東牯嶺和西牯嶺、東孤嶺和西孤嶺以及東古嶺和西古嶺,為不同時期對同一地點的稱呼。)
周刊郵箱:jjrbcjzk@163.com
主編熱線:13507925488
本原創(chuàng)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。
編輯:王嘉琪
責編:肖文翔
審核:吳雪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