鄱湖北岸幾多咀
□?劉鳳蓀
鄱陽湖區(qū)有很多帶咀字的地名。我住萬鎰咀,外婆住箬塹咀,姑媽住利家咀,姑婆住冷飯咀。
咀是什么呀?兒時我問奶,奶罵:嘴是么子都不知,嘴是,天哪,問得我頭發(fā)昏,嘴是——沒有嘴你拿什么饌?
呵呵,原來咀是嘴。
咀音沮時,意為含住食物玩味。查無他義。
事實卻不是,咀用得最多的是表地名,從諸多帶咀地名看出,咀字意義是明顯往水域伸出的半島形地形。
漢語字典包括康熙字典為何沒有咀或嘴表地形的含義?原來咀表地形是從明朝開始的。
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時,元朝遺留下來的人口、土地登記的簿籍殘缺不全,就重新進(jìn)行全國范圍的人口、土地登記注冊運動。就是造黃冊。對湖區(qū)特殊地形土地命名方法,應(yīng)該是有過專門官員合議的,湖中大灣名湖,小水道為汊,汊邊土地為垅??梢韵胂筮@樣的場景:為首的官員指著自己手中的茶壺嘴問:像這樣往水中伸出一蒂狀的土地叫什么?不妨就叫咀。
朝廷為了加強對人口和土地的控制,每年都派出國子監(jiān)的學(xué)生到全國各地去調(diào)查人口丈量土地。每年都有新的被開墾的土地被命名、登記,到明晚期還在繼續(xù)。
明朝都圖制下的都昌縣六都,大多數(shù)地面在古鄡陽城附近,地沉成湖,原住民四逃,附近未下沉的地面的居民也離開故土遠(yuǎn)離湖區(qū)。六都靠鄱陽湖地面一片荒蕪,經(jīng)歷唐、宋、元數(shù)朝,到明朝有“湖廣填四川”運動,六都地面才陸續(xù)有人遷入拓荒。六都北部靠山區(qū)的一些人在沉地成湖后沒有離開故土,這些人是鄡陽的原住民。邱家垅村民就是。
土地開墾出了來了,有地可種,但必須向朝廷繳納賦稅。為了控制稅源流失,就要逐年登記所開墾的土地。
土地怎么編名?無非開荒人姓氏加灣、汊、垅、咀。李家咀、景家汊……如附近幾個開發(fā)人同姓,那就可能直接用開發(fā)人名字或其他地理特征。如萬鎰咀、湖下咀……
嘉靖年間的某日,土地登記者尋到輸湖灣東岸邱家漢子開發(fā)的土地上去做登記交涉,附近好幾個邱家人各占一方搞開發(fā),東邊則有幾個曹家人,這是嘉靖年間的事。那是很不小的半島,一年兩年,開發(fā)了好大一片土地。邱公你好吃價啊,這么多土地,真真大財主了。這一片土地好長啊,送飯到地里來,飯都冷過湖(涼透)。這是獎奉的話,意思是家業(yè)真大。
俺是吃冷飯的命。邱公說。
只怕真是,你這娃這么大,是不是偷冷飯生的?
里長家三個兒子屋樹頭樣高,接新婦是曹家修譜那年吧?才幾年的事,冷飯怕是吃了好幾回吧?邱公笑答。
冷飯好,吃起來不費菜。里長打圓場:您這片地就叫冷飯咀吧。
這就有了冷飯咀。冷飯咀是一片土地的名字,朝廷登記在冊,為的是方便征收稅賦。那時還無村。一代代邱姓人的房子多了起來,成了村,村在冷飯咀上,村名用冷飯咀代替。冷飯咀上至今只有冷飯咀村,但有些地名就會包含幾個村。比如箬塹咀、對門咀包含十多個村莊。再如王公汊(登記注冊為藏軍汊)是汊名,涉及兩岸垅地,有好幾個村。但現(xiàn)在汊名淡化了,一般人心中的王公汊就是一個村。
朱元璋的兵在那里吃了冷飯?
哪里有的事。邱公去那個湖咀開發(fā)是明嘉靖年間的事,離朱元璋打仗有一百六十多年。沒有人會把這塊土地命名和士兵是否在此吃冷飯關(guān)聯(lián)。士兵吃冷飯,是很普通的事,朱元璋是不可能到那里吃冷飯的;而且,大戰(zhàn)鄱陽湖是農(nóng)歷七月開始的,八月中就結(jié)束了。其時的鄱陽湖區(qū)氣候炎熱,即如從下湖送飯去也就幾里地。飯之冷,哪能鉆到人心里去?
又有說,是邱家人去獻(xiàn)食,回家自己鍋里的飯冷了,于是這個邱家人所在的村莊就叫冷飯咀。這更荒唐,嘉靖年間的人,怎么為尚在元朝的士兵獻(xiàn)食?
冷飯咀就在輸湖東岸,輸湖之輸,也有人說是朱元璋在那里輸過而得名。這個也很牽強。鄱陽湖大戰(zhàn)的起因,是陳友諒圍攻南昌,朱元璋率兵救援,陳友諒放棄攻打南昌轉(zhuǎn)身和朱元璋決戰(zhàn)。朱元璋封住湖口,把陳友諒軍的退路斷了。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怎么會躲到輸湖灣里去?陳友諒又怎么會尋到輸湖灣去把朱元璋打???朱元璋又怎么會把戰(zhàn)敗的地方命名用于紀(jì)念自己的恥辱?還有說冷飯咀有六十多個煙墩。這個也不失虛妄。今日都昌縣周溪鎮(zhèn)地區(qū)確實有過一些被視為“煙墩”的建筑遺跡。明時“煙墩”就是烽火臺,是軍事情報站,發(fā)現(xiàn)敵情燃起煙火。一般十里地一個,最少的也要相隔五里地。說冷飯咀有六十多個煙墩是不合情理的。說那些“煙墩”是士兵的營房也不合理,把人關(guān)閉在地道里,根本沒有作戰(zhàn)能力,人家把門封死,再多的兵只有被餓死熏死的份。火燒戰(zhàn)船的事都在湖上,千軍萬馬怎么會藏在在小小“煙墩”里。朱元璋解南昌之圍是大張旗鼓的,怎么著也不會在非常偏僻不在鄱陽湖主道的地方挖洞藏身。
其實那就是古墓,從墓室磚看,多是漢朝的。這個地方從南北朝之后荒蕪了唐宋元三朝,一些被盜后的空墓?jié)u次暴露出來,到晚清,鄉(xiāng)民不識,竟說空墓室是“煙墩”。
冷飯咀是很美麗的地方。地方偏,湖岸有山林,巨樹修竹,土地多而肥沃,民風(fēng)淳樸。
我母親有姑媽嫁在坑飯咀。姑婆姑公很友善,我家極端困苦的時候,我的父親母親每每到冷飯咀訪親,都能得到姑婆姑公的饋贈,有竹筍、臘肉之類,我也去過幾次。母親的表兄叫譜生,這個表叔和表嬸都是姑公姑婆樣的好人。早年表嬸也曾專門到我家送蘑菇、竹筍。再下一輩有男叫丁興,如今丁興的孫子都好大了。冷飯咀人,過的是茅舍竹籬的田園生活,四季炊煙裊裊,不會吃冷飯。
細(xì)外公的兒子湊金子我叫舅,娶了姑婆的女兒,這是表姊妹結(jié)親。幸運的是他們的后代非常優(yōu)秀。湊金舅常在冷飯咀住,差不多可算半個冷飯咀人。
是不是當(dāng)初搞土地登記的人不該編個“冷飯咀”的名,鄉(xiāng)民聽來如“討飯咀”,說得無比凄涼,有文脈者解釋涉及王者爭霸。如今許多讀書人想象那冷飯的端倪,版本都出了三四個,說云說霧。其實非云也非霧,咀而已。
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的淡水湖區(qū),非常一致地把陸上往水中伸出的土地叫咀或嘴。
這個咀字,有了新的含義??上Ш髞淼淖值鋵Α熬住弊值尼屃x,忽略了這個內(nèi)容。彭子認(rèn)為,下次漢語詞典編修,該加入這個。世事兩面看,正是這個忽略,暴露出明朝全國土地登記的端倪。
冷飯咀有故事,九州大地上許多咀都有故事,都是人間煙火,怎么墾荒怎么稼穡怎么學(xué)手藝怎么跨過垅汊去提親怎么供家養(yǎng)眷。吃冷飯的事或許難免,那不是好大的事。冷飯不冷飯,跟王家爭天下狗蛋關(guān)系沒有。
(九江日報記者 連國秀 攝)
本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版權(quán)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謝絕轉(zhuǎn)載。
編輯:王文婧
責(zé)編:肖文翔
審核:許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