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憶父親
振東
父親,一個熟悉又陌生的稱呼。熟悉的是,在兒女嘴里叫了一輩子;陌生的是,兒女并沒有真正讀懂。好多時候,我們都沒有準確地認識您。大姐說您“一拳能打虎”,二姐說您“做事都爭強好勝”,三姐說您“比較能折騰,也很要臉面”,四姐說您“待人很溫和”,五姐說您“急難險事都隱瞞,不知為何往”,兒媳說您“整潔又細心,有時也古怪”,我也說過您“年少太戀家,有時不給力”,姐夫們都說您“一世太要強,清苦伴終身”。其實,這都不能準確地評價您,因為如山的父愛,兒女永遠無法說清!
父親出生于都昌一個普通的農(nóng)民家庭,家中一貧如洗,靠野菜度日。父親的降臨讓全家人“喜憂參半”,喜的是添丁添喜,憂的是如何養(yǎng)育成人?父親1歲多,爺爺去世,有孕在身的奶奶因眼疾嚴重,很難干活,便帶著父親和4歲的哥哥轉(zhuǎn)嫁他人。幸得繼父視如己出,可解決溫飽。到了該上學的年齡,因家境貧寒父親無學可上。待到中年時,成婚后的父親生活依然貧困,無奈將四女兒過繼給三姨,這也成了父母一輩子的心病。等到生活稍有好轉(zhuǎn),蓋了新房、添了新裝,46歲的母親卻被診斷肺癌晚期,醫(yī)治三年不幸離世,51歲的父親只能獨自挑起家庭重擔,帶著兒女為生計奔波,還要償還給母親看病欠下的外債。及至老年時,家業(yè)逐漸興旺,5個女兒相繼出嫁,兒子遠走他鄉(xiāng),各自為生活打拼,13個外孫、外孫女相繼出生、立業(yè)、成家,取得了一些成績,但也只能電話報喜訊,天倫之樂的陪伴少之又少。2014年,唯一的孫子出生了,這是父親最開心的時候。在兒女們勸說和兒媳的邀請下,父親趕赴江蘇徐州幫襯帶娃,過了幾年“城里生活”,但父親鄉(xiāng)土情結重,想念兒時玩伴,掛念家鄉(xiāng)草木,等到孫子上學便回到農(nóng)村老家,繼續(xù)過著“面朝黃土背朝天”的日子。
1958年“大躍進”,政府派工作組下村抓生產(chǎn),為增加勞動人手,要求小孩子也要適當下地干活,9歲的父親聽聞消息居然找到工作人員,說:“我可以下地做事,但是我弟弟走路都不穩(wěn),不能讓我弟弟去,我可以多干點。”工作人員被父親的情義、勇敢、擔當震撼住了,從此田間地頭多了一個幼小的身影。勤動手、肯吃虧、干在前、從不偷奸?;摹岸小保ǜ赣H在家排行老二,村里人對父親的俗稱)也在村里鄉(xiāng)鄰傳遍開來。
父親從小就有一股英雄情結,一心想報效祖國。父親一輩子最遺憾的是沒有當過兵,時常以舅舅、三叔從過軍為榮。有了兒子后,父親時常講述爺爺曾被日本鬼子追殺、輾轉(zhuǎn)逃亡的真實故事,直到兒子18歲成年,毅然決然送子參軍,繼而又鼓勵外孫們參軍入伍,為國守疆盡責。而我寄回老家的舊軍裝,成為父親心中最珍視的禮物。
父親沒上過一天學,卻學文化、知百事。年少不能上學,他便趴著窗臺聽學堂。在生產(chǎn)隊干活時,一點一點地認字、學習。父親活到老學到老,父親和“10后”的孫子一起玩玩具,緊跟時代發(fā)展,用微信、發(fā)紅包、錄視頻、玩抖音,堪稱自學成才的“小模范”。父親雖是一名普通農(nóng)民,但是會養(yǎng)禽畜、種百果。無論是種田、種菜、養(yǎng)豬、養(yǎng)雞,父親都是一把好手。他采用“VC+野草藥”方法治雞瘟,摘采仙人掌研磨成泥冷敷治牙疼,使用“小蘇打+白醋”替代農(nóng)藥驅(qū)除菜蟲,善用“農(nóng)家肥”“半用”透明膜,蔬菜既防凍又沾霜,吆喝小豬、小雞按時按點“吃食”“睡覺”勤長膘。鳥回籠、田肥沃、菜甜美、豬壯雞聽話,鄉(xiāng)親們對父親的技術嘖嘖稱贊。
父親1972年與本村青梅竹馬的母親喜結連理,為讓家人吃上飽飯,23歲的父親不顧那個年代“寧守一寸土,不務村外工”的農(nóng)村老觀念,選擇跟師傅學習“大木匠”(做棺木)手藝,每天起早貪黑,挑著幾十斤重的工具箱翻山越嶺,輾轉(zhuǎn)修水、武寧、南昌等地,最苦的時候一天要挑著100多斤的擔子走100多里地??恐@門手藝,父親逐漸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。
父親兄弟4個、妹妹2個,自己雖排行第二,但平時講的、論的全是“老大”的話,想著的、干著的全是“老大”的活,在村里說話做事也是“一言九鼎”、行可服眾,對待母親娘家人更是知恩感懷,常常念著長輩關愛的情,做過不少“雪中送炭”的事。
2000年,老天再次把苦難和不公給了鐵打的父親,被病魔折磨3年的母親撒手人寰??粗薜盟盒牧逊蔚膬号?,父親雖傷心欲絕,卻依然挺直腰桿,默默地辦完喪事,頂起家庭那片天。此后,常常用繁重的勞動麻醉自己的神經(jīng),有時甚至借酒消愁,這也給身體埋下了病因。
父親一生處世公私分明。1970年至1980年間,為響應國家建設,先后參加廬山修路、水壩修建、農(nóng)村包產(chǎn)等大項工程,當過修路員、生產(chǎn)隊長。在那個走路基本靠腿、干活基本靠手的年代,父親走過陡峭的懸崖、蹚過兇猛的洪水,重活、累活、險活都搶在前,大事小事一馬當先,家中再困難也不會以隊長身份謀取一絲一毫的私利。
父親一生待人謹小慎微,父親性格要強,有時也很孤僻,為人忠厚、守誠講信,平日里兒女親友買的精品點心、藥品衣物,自己都節(jié)食儉用,樂于轉(zhuǎn)送他人;鄉(xiāng)鄰們給他送了米粑、米線,他就自編竹籃、自做棒槌等“小工具”,或者摘點蔬菜瓜果,買零食、煮好雞蛋逐戶贈送看望,從不貪占小便宜,格局、品質(zhì)鄉(xiāng)里鄰居有口皆碑。
父親一生不煩他人。父親和母親一樣,總是“虧可自己吃,福要他人享”,生病不吱聲,苦累不言語。平日里生活開支能省則省,建造房屋自主挖土燒磚,修改老房子舍不得兒子大開支,也舍不得施工師傅太受累,即使全部承包也主動無償為師傅們買菜做飯上酒,半夜因舊病發(fā)作大出血還不言語,硬是堅持到第二天自己騎著電動車去鄉(xiāng)村醫(yī)療所打針掛水……
親愛的父親,我們家從過去的家徒四壁,到如今的洋房小車,可以說是“苦盡甘來”,但您卻依舊奔波勞碌、穩(wěn)重持家。我們還未好好盡孝,您就被病魔奪走生命;我們還未真正走進您的內(nèi)心,您就匆匆離去;我們還未好好與您談談心、說說心里話,您就駕鶴西去。這是多么錐心刺骨的痛!
親愛的父親,在我們的心里,您干凈、細膩、忠厚,一生考慮他人在前、考慮自己在后,對待生活樂觀豁達、善于改進,就如同您編織的籃子一樣,越來越精致,越來越好用!這就是您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!我們一定會視如珍寶,傳教后代!
本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版權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謝絕轉(zhuǎn)載。
編輯:王嘉琪
責編:鐘千惠
審核:吳雪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