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 緣
■ 釋演總
高爾基的三部曲《童年》《在人間》和《我的大學》是我小時候最愛讀的書。這三部小說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,講述了他的成長經歷和社會見聞。后來,書中的內容我大都忘記了,唯有高爾基在《童年》中描述自己在外祖父家摔了一個杯子的情景,一直刻在我的腦海中。當時,高爾基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,外祖父立刻瞪大眼睛沖他吼叫,這讓高爾基感到非常害怕……書中描寫高爾基的外公簡直是惟妙惟肖,人物形象逼真、生動、傳神。覺得作家太了不起了,可以用筆刻畫栩栩如生的人物,描寫真實的生活畫面以及波瀾壯闊的人生。從此,我試著用文字記錄心語。漸漸地,我的論文、散文開始在雜志報紙上發(fā)表,偶爾也有詩歌發(fā)表。
我寫詩的緣分,得益于傅梅影先生。傅先生被譽為“江南一枝梅”。那個年代,年末歲尾,流行紙質版掛歷。傅先生畫了12幅梅花,讓我配上詩歌,印刷成掛歷,贈送好友。當時我誠惶誠恐,直說寫不好。傅先生說,你試著寫寫看。后來我就憑著直覺解讀梅花,寫了12首詩,交給傅先生。從此,我便愛上了詩,也愛上了梅花。
每當我漫步在梅林時,似乎總能聽見梅花傳來的梵音。這些美妙的聲音如給靈魂做一次洗滌,讓我有機會反觀內心。從王冕的花開淡墨,到林逋的植梅養(yǎng)鶴,世事滄桑,歲月的迭變里只有那抹嫣紅,仿佛刺破寒冬的溫柔劍光。為了這一樹的清音,我在西苑種植了數百株梅花??疵份嘤?,錯藪交紅,使得還在冷風中的我有了春日般的溫暖。萬千的枝條,似陣列排布,讓我的眼眸,在暖意中泛起了潮濕的云霧。
陽光明耀復云集,春雨總是于無聲中潤澤萬物。雨聲攜著枝條吐出花瓣一樣的微笑,金黃色的花蕊,挑起了飽滿的圓球,包容而昂揚,無限地放大著春天的歡喜。
萬千的花朵,匯集了一片片的彩云,洋溢在春天的和風中,燦爛、熱烈。當落英繽紛,我于感傷中,又有莫名的悸動。如果說在寒風里聽雪落,是一首有聲的詩;那么,在梅林中聽花謝花落,讓落花的聲音沁人心脾,淡淡的花香,寂靜而溫馨。唯此時,我猶如嗅著王安石筆下的“暗香”。感動著王旭的“天風吹得香零落”。陸游的“已是黃昏獨自愁,更著風和雨”則為這份孤絕平添了幾分寂寥的詩意。
梅花落了,我甚至悔不于花開時秉燭夜賞。曾經,面對當窗的梅花,體悟著“尋常一樣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”的心境。花開春滿,處處彰顯著生機和希冀;花落之時,曾經的滿樹繁花,又何嘗不是記憶中凝成的美好剪影?花開花落,心相一如;如如之心,任云卷云舒。
梅花如書,蘊藉著無盡的智慧。我讀書從不瀏覽,而是以真誠的心試著解讀梅花的剛毅與頑強。梅花的堅韌不拔是一種精神,做學問、干事業(yè)都不可或缺這股精神。
正如禪師黃檗希運所言:“不經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。”
周刊郵箱:jjrbcjzk@163.com
主編熱線:13507060696
本原創(chuàng)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。
編輯:吳晨
責編:肖文翔
審核:許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