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這輩子就長兩回牙——小時候的乳牙換完,恒牙就得用一輩子。可這口牙到了老年,有人能啃骨頭嚼花生,有人卻連豆腐都得抿著吃。在九江的街頭巷尾,老人們關于牙齒的酸甜苦辣,正上演著不同的故事。
?新老人的牙口翻身仗?
早上七時,68歲的周美云對著衛(wèi)生間的鏡子仔細刷牙。電動牙刷嗡嗡響著,臺面上擺著牙線、沖牙器,像士兵列隊。去年她花了積蓄種上三顆牙,現(xiàn)在啃蘋果“咔哧”一聲,脆生生地響?!拔遗畠赫f我這是花錢買痛快,可你們年輕人不懂……”她掏手機翻照片,“上個月去青海玩,牧民家的烤羊腿,我撕下老大一塊!”屏幕里的她舉著羊腿咧嘴笑,白生生的牙咬著焦黃油亮的肉。
在廬峰社區(qū)活動室,72歲的吳建國剛聽完護牙課,正給老伙計們看牙模。“我這口牙花了小十萬?!彼蟠蠓椒竭珠_嘴,露出一排整齊的種植牙,“早些年舍不得錢,吃面條都挑軟的?,F(xiàn)在好了,昨晚和朋友們涮火鍋,毛肚黃喉照吃不誤!”老伴在旁邊插話:“自打種了牙,他連嗑瓜子都搶著來,說是要把前些年虧的補回來?!?/span>
也有子女在悄悄改變。29歲的小劉每月帶奶奶去社區(qū)洗牙:“奶奶總說浪費錢,我就哄她是街道免費檢查?!彼统瞿棠痰难谰甙獌和浢浪?、草莓味牙膏,“老人家跟小孩似的,得哄著護牙?!?/span>
?高齡老人的軟食江湖?
與“新老人”的灑脫形成對比的,是更多高齡老人被困在“軟食圍城”中。每年一入夏,86歲的李新潮奶奶每天守著灶臺煨冬瓜湯,土豆要燉到筷子一戳就化?!拔覀兪巧虾V啵贻p時最愛糖醋排骨的脆骨,現(xiàn)在連煮軟的青菜都得用牙齦碾半天?!彼掳肟谒蓜蛹傺揽嘈Γ骸按骶昧搜来材コ鲅?,摘了又怕孩子們嫌我說話漏風。”
這樣的困境在養(yǎng)老院更為凸顯。小王是賽城湖一家養(yǎng)老機構的護工,她每天都負責把餐盤端到老人們的房間內?!罢舫赡酄畹暮}卜、去刺打茸的魚肉、熬出米油的南瓜粥……這是常見的菜肴。有一次一位老人吃了兒女送的點心,結果粘牙的糖塊卡住假牙,半夜送急診?!?/span>
在九江某口腔醫(yī)院候診區(qū),46歲的張女士陪父親來復查?!袄蠣斪铀阑畈豢戏N牙,非說老掉牙是天命?!彼鍪謾C里的家族群,“您看,這是我媽——天天在群里發(fā)養(yǎng)生文章,說什么‘牙越磨越結實’,結果把牙磨得只剩樁子?!痹\室里,醫(yī)生正勸老人:“您這牙根都蛀空了,再不處理要傷神經?!崩先诉鴻z查單嘀咕:“種顆牙抵得上半年退休工資……”
?護齒之道:從觀念到行動?
更深層的矛盾藏在細節(jié)里。社區(qū)義診中發(fā)現(xiàn),許多老人用了幾十年的“上下刷”其實是錯誤手法;超市貨架上的“中老年軟毛牙刷”,往往因刷頭過大清潔不到后槽牙。口腔醫(yī)生林婉婷感慨:“很多子女給父母買進口營養(yǎng)品,卻不知道帶他們做次牙周檢查,一口好牙才是最好的‘保健品’?!?/span>
牙齒是身體最堅硬的器官,卻也是最誠實的歲月記錄者。當“新老人”在燒烤攤咬下第一口脆骨時,當高齡者望著西瓜默默選擇榨汁時,齒間百味早已超越咀嚼本身。或許,真正的“老有所養(yǎng)”,可以從教會父母正確使用牙線開始——畢竟,那副陪我們嘗遍酸甜苦辣的牙齒,值得溫柔相待到最后。
(九江日報記者?周慧超?文/攝)
編輯:方旬瑜
責編:肖文翔
審核:楊春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