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往事——
謝靈運游廬山
■ 馮曉暉
概述:
東晉義熙七年六月十五日(411年7月21日),詩人謝靈運初次來到廬山。在廬山留下了與東林寺慧遠法師結(jié)為忘年交的一段佳話?;圻h圓寂后,謝靈運應(yīng)東林寺之邀撰寫了《運公祖師塔銘》。
謝靈運(385年~433年),名公義,陳郡陽夏縣(今河南省太康縣)人,生于會稽郡(今屬浙江紹興市)。東晉至劉宋時期大臣、佛學(xué)家、旅行家,山水詩派鼻祖。晉安帝元興二年(403年),襲封康樂縣公。起家大司馬(司馬德文)參軍,歷任撫軍(劉毅)記室參軍、太尉(劉裕)參軍、中書黃門侍郎等職。劉宋建立后,降封康樂縣侯,歷任散騎常侍,太子左衛(wèi)率、永嘉太守、秘書監(jiān)、臨川太守。宋文帝元嘉十年(433年),以“叛逆”罪處死,時年四十九歲。謝靈運年少好學(xué),博覽群書,工詩善文。其詩與顏延之齊名,并稱“顏謝”,是第一位全力創(chuàng)作山水詩的詩人。兼通史學(xué),擅長書法,翻譯佛經(jīng),并奉詔撰寫《晉書》,輯有《謝康樂集》。
評述:
撰寫此文時筆者頗費躊躇,謝靈運可不好寫。他的故事距今已有1600年,現(xiàn)在的我們不可能挖掘出更多的史料,也很難找到新的視角。先來說謝靈運游廬山的歷程,有沒有準確的史料?先說結(jié)論:沒有。
謝靈運的很多故事,就如謝公屐的一樣,完全禁不起推敲。據(jù)稱謝靈運發(fā)明了一種木屐,用來游山玩水。上山時拿掉木屐前齒,下山時去掉木屐后齒,以保持身體重心,方便游玩。但是以現(xiàn)代的科技水平,這種登山鞋都做不出來,更遑論木屐。古代的故事都是這樣,你千萬別把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當真。
再來說這個7月21日,筆者不清楚誰考證出的這個日期。當代出版的《謝靈運年譜》并不可靠,謝靈運來過幾次江州,什么時候來的并無定論。年代隔得太遠,也就只有《二十四史》這類正史。正史中出現(xiàn)準確日期都是皇帝駕崩、出征、叛亂之類的大事件,一個叛賊謝靈運,雖然《宋書》中有他的長篇傳記,但他的出生和被殺也只記錄了年份。
我們可以換個視角,用不太恭敬的方式介紹謝靈運。
謝靈運特別有才。他曾經(jīng)說: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(曹植)獨占八斗,我得一斗,自古及今共用一斗?!敝袊糯娜?,可謂天才者三人,曹植、李白、蘇軾。謝靈運之前只有曹植,謝自稱才氣是曹植的八分之一,蓋過古今當世,也算是第二才子了。
這段話也說明了他的個性:狂妄得可以。大門閥出身的他,極有文采,“博覽群書,文章之美,江左莫逮。”但除了文采,他的一生都是在坑爹坑老百姓。
18歲的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,食邑二千戶,他自認為有治國之才,卻從未得到重用。他的生活極度奢侈,曾濫殺門人,當了地方官后,常常跑到百里之外去游玩,十天半個月也不回來,當?shù)卣?wù)啥也不管。
都說謝靈運是中國驢友的老祖宗,或許如李白在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中寫的那樣:“腳著謝公屐,身登青云梯?!痹谌藗兿胂笾械模律硪蝗?,拄著竹杖,仙風(fēng)道骨般在山野中吟唱、漫游。
真實的謝靈運卻恰恰相反,他出行的排場相當大。大門閥出身的謝靈運,家大業(yè)大,“奴僮既眾,義故門生數(shù)百”,他出門旅行的時候,一路上開山鑿路,伐木填湖,浩浩蕩蕩、煙塵滾滾,不知道的還以為大軍來襲。他被罷官就是因為尋開心而決湖毀田,被發(fā)配了還摻和到謀反,最后被處死了。但謝靈運作為山水詩的開山鼻祖,其文學(xué)地位在中國文學(xué)史上無可撼動,只是他太喜歡掉書袋子。
再談?wù)勚x靈運和廬山的關(guān)系。這方面筆者查詢很久,沒有得到太明確的結(jié)論。謝靈運和廬山,最著名的故事是他和東林寺的創(chuàng)建者、凈土宗的始祖慧遠大師的交往。據(jù)說在公元411年,26歲的謝靈運來到江州,其后曾多次來到廬山。在這里,他遇到比他大50多歲的慧遠大師,兩人一見如故,結(jié)成了忘年交。兩年后,慧遠在東林寺刻石立佛影,特地派弟子從廬山趕到京城,請謝靈運作佛影銘。416年,慧遠逝世。謝靈運得知噩耗后,不勝悲痛,遠致祭禮,特地為慧遠作了一篇《廬山慧遠法師誄并序》。420年,謝靈運又撰寫了一篇 《廬山法師碑》。這段故事被后人演繹得相當生動。
謝靈運來廬山的日期不可考,但他游玩過廬山,而且留下了很多詩作。他與陶淵明在廬山寫的山水詩和田園詩,給這座“人文圣山”戴上了最早卻又是最具文化氣質(zhì)的桂冠。
謝靈運的名作中,有兩首詩與九江有關(guān)。其一為《登廬山絕頂望諸嶠》,另一首是《入彭蠡湖口》。前者通俗易懂,清新雅致,是謝靈運山水詩的代表作。
《登廬山絕頂望諸嶠》
山行非有期,彌遠不能輟。但欲掩昏旦,遂復(fù)經(jīng)圓缺。
捫壁窺龍池,攀枝瞰乳穴。積峽忽復(fù)啟,平途俄已絕。
巒垅有合沓,往來無蹤轍。晝夜蔽日月,冬夏共霜雪。
《入彭蠡湖口》
客游倦水宿,風(fēng)潮難具論。洲島驟回合,圻岸屢崩奔。
乘月聽哀狖,浥露馥芳蓀。春晚綠野秀,巖高白云屯。
千念集日夜,萬感盈朝昏。攀崖照石鏡,牽葉入松門。
三江事多往,九派理空存。靈物郄珍怪,異人秘精魂。
金膏滅明光,水碧輟流溫。徒作千里曲,弦絕念彌敦。
《入彭蠡湖口》是謝靈運掉書袋子的代表作,古奧了些,全詩意境高遠,富于哲思。這位一生浪蕩不羈的公子哥,其實很有思想,或許在魏晉時代,也只能寄情于山水吧?詩中“九派理空存”中的九派,是潯陽的別稱。只是不知道謝靈運的這一句,會不會是中國古代頌詠廬山的詩歌中,第一首帶有“九派”二字的著名詩篇呢?
周刊郵箱:jjrbcjzk@163.com
主編熱線:13507925488
本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版權(quán)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謝絕轉(zhuǎn)載。
編輯:吳晨
責(zé)編:肖文翔
審核:楊春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