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生侍弄竹篾的大伯
■ 時艷紅
去年暑假,應嫂子邀請,我們?nèi)チ艘惶松虾?,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民俗紀念館中的一尊雕像。那是一位沉浸在工作狀態(tài)中的老人,右手拿著篾刀,左手抽出細長的竹條??吹降裣駮r,我的腦海里立刻浮現(xiàn)出大伯的身影。
聽奶奶說,爺爺過世得早,大伯也就此輟學。俗話說,窮莫當長子。為養(yǎng)活家中的寡母和幼弟,大伯還未成家就擔起養(yǎng)家的重擔,去給別人當學徒,做篾匠。以前當學徒?jīng)]有工錢,挨打挨罵也是常有的。我想大伯沉默寡言的性格應該是那時養(yǎng)成的。因過早從事繁重勞動,大伯發(fā)育不良,不僅身材矮小,還有嚴重的腰傷。他佝僂著身子做事時,就像一只正在收口的籮筐。大伯一生沒有子嗣,不知是否和他年少時繁重的勞動有關(guān)。他待我們兄妹三人親如己出。我們偶爾聊起他當學徒的事,他總是憨憨一笑說,都過去了的事,還提它干嗎?大伯的一生大多數(shù)時間都是在侍弄竹篾。他用竹篾編織一個個竹簍、竹筐,也在用竹篾編織著自己平凡又簡單的一生。他把自己的情感編織在內(nèi)心深處,從不言說。就連我的父親、他親手撫養(yǎng)的弟弟去世時,他都沒有流一滴淚,只是親手編織了一對仙鶴放在我父親的遺像前。直到滿了總七,才和我父親的其他遺物一起燒掉。
那年,村里要找個會算賬的人,聽說大伯學徒時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記賬,便把他叫去做個臨時工。他這才放下了篾刀拿起了算盤,直到50歲退休。退休那年,村里書記和村主任來看望他,稱贊他給村里做賬20多年,沒錯過一筆賬,還給他送了一本掛歷和一個200元的紅包。大伯把那本掛歷看了又看。大媽說他真憨,像個孩子。
本以為大伯退休后能好好歇歇,誰知他又把篾匠手藝撿了起來。我們兄妹三人都極力反對,可我們不在家時他還是偷偷地做。我以為他重操舊業(yè)是因為沒有零花錢,每次回去除了帶些禮品,也偷偷塞給他一些零花錢??纱蟛傄愿鞣N理由拒絕。有時,我強行扔下一些錢,他都如數(shù)交給大媽,叫大媽退給我。從大媽那里我才了解到,現(xiàn)在做篾匠的少了,周圍的鄰居扁擔、糞箕之類的農(nóng)具難買到,壞了更找不到人修補,便有人找到他,他才應了下來。
剛開始,大伯只在家里搞些修補,如有需要也做些簡單農(nóng)具。后來,因他的竹器做得好,名氣也越來越大,于是搬到靠近路邊的房子里。家里人笑他要當大老板了,他又憨憨一笑說,方便點。大伯的活多得做不完,錢卻沒掙到多少。大媽老說他“憨”。有次周末,我回去看他們,正好碰到有個老人拿著一個破籮來補。老人一進門就說:“我問了好幾個人,他們都不愿給我補,師傅,你幫我補一下咯,我多給你兩塊錢,好嗎?”我一看那個破籮就皺起了眉,破了一個大洞不說,還又舊又臟,修修補補費時費力還賺不了錢,怪不得別人都不愿補。可是大伯笑笑說:“老哥哥,我看看啊。”他仔細檢查后說:“你過兩天來拿吧?!薄岸嗌馘X?”老人趕緊問道?!敖o5塊錢就要得?!薄昂煤?,麻煩你了。”老人喜滋滋地走了。
大伯送走了老人家,就趕緊補籮。他熟練地破開一根竹子,把竹子均勻分成幾根竹條。在篾刀的游走下,竹條被剖成又細又薄的竹絲。他把那只破籮夾在兩腿之間,仔細地把破損部分一點一點地摳下來,直到所有的邊緣變得光滑后,再抽出一根竹絲放進籮的內(nèi)部,從破損處的下方往平行方向編織。編到差不多的位置,他折斷竹絲,再換一根新竹絲在上方編織。編織時,大伯沒有一絲一毫的不耐煩,手指靈巧地按壓,仿佛在跳舞。在飛舞的竹絲中,丑陋的大洞終于閉上了血盆大口。我注意到每行收尾處,大伯總會把竹絲小心地按壓到褶皺處,他說這樣別人放東西時就不會扎著手。等把破籮修好后,時間已經(jīng)快到中午了。我抱怨說,接這樣的活兒劃不來。大伯抽著煙憨憨地說,反正沒事。
別人都說大伯好憨,做篾匠辛苦不說,一有空就幫大媽忙里忙外,就連過年過節(jié)也不曉得歇。逢年過節(jié)別家的男人,要不坐在酒桌上喝得面紅耳赤,要不在牌桌上鏖戰(zhàn),最不濟的也是圍在一起吹牛。可大伯卻不同,他忙著掃地、添柴、燒水,忙些很多男人眼中應該女人做的事。有人私底下笑話他,說他不像個男人,可大伯并不在意。他說,家里的事,哪個有空,哪個就做,分什么男人女人。女人哪不是人?這一刻,我覺得大伯瘦小的身子就如他編織的籮筐一樣,能裝下五谷雜糧,裝下舊衣破褂,裝下煙火日常,也能裝下日月星辰。這一切都出自他的愛,他愛他的生活,愛家人、鄰里,他愛周遭的一切。
如今,大伯年紀越來越大,我們兄妹幾個都勸他別做活計了,在家好好歇著。每次他都答應得好好的,可我們一上班,他就又開工了。今年正月初八,我特意從縣城返回去探探情況。我把車停在老遠的地方步行到大伯的店里,看見大伯的身邊圍著一群人。他們有的要做糞箕,有的要做大扁筐,還有的要修補。大伯笑著給他們一一登記,既要記錄電話號碼又要約定拿貨的時間。交談忙碌間,大伯一改過年時的沉默,容光煥發(fā)、精神抖擻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話,孝順,孝順,孝不如順。于是就默默地退了出來。
唉,我這憨大伯呀!
周刊郵箱:jjrbcjzk@163.com
主編熱線:13507060696
本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版權(quán)歸掌中九江(16691.c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謝絕轉(zhuǎn)載。
編輯:方旬瑜
責編:肖文翔
審核:許欽